分享

万兴酱园 点滴往事

 青梅煮茶 2019-04-10

  万兴酱园是徐州本土酱园业的老字号,创办于1935 年,是解放前后徐州有名的五大酱园之一,在徐淮地区颇有影响。

  创始人张延彰生于1889年,卒于1956年。年轻时经营“福记”南货店积累了很多财富,1935年以一万吊钱盘进了彭城路南头路西的“恒聚”油糟坊,改名为万兴酱园。1958年公私合营后,万兴酱园被合并到万通酿造厂,至今,在万通酱园博物馆的影壁墙上还刻着万兴酱园的名字。我喜欢搜集徐州酱园业的资料,所以对万兴酱园很感兴趣,可是了解的内容并不多。

  张芳魁的钱币收藏传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云龙书院听讲座,竟然意外地得到了万兴酱园老板张芳魁的相关信息。那是云龙书院的第三十次讲座,主讲人钱币收藏家王宣瑞先生讲的主题为“从收藏的角度看中国钱币与钱币文化”。其间,王宣瑞讲到了徐州历史上几个钱币收藏家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张芳魁。

  民国时期,张芳魁是徐州万兴酱园的老板,他是张延彰的次子。万兴酱园当时地处南门桥彭城路路西,他家住在奎西巷。张芳魁利用生意之便,收藏各种不同的纸币,民国时期纸币品种很多,全国各地的停用纸币,好多奇特纸币他都收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特别注意收藏解放区的钞票。曾大额购买华中银行的五万元本票,因这种本票仅限于徐州地区使用,所以更加珍贵。张芳魁还收藏徐州老字号发行的代用劵,他把各种钞票用线订在纸板上进行保存。可惜到了1969年时,张芳魁所收藏的钱币全都被查抄了。万幸的是到了1979年,上级落实政策,又把这些钱币发还给他了,但是把钞票全从纸板上揭下来了。这批珍贵钞票最后又去哪儿了呢?中国纸币收藏泰斗级人物、电影表演艺术家徐枫收藏了。有意思的是,几年后这批珍贵纸币又被徐州老收藏家李玉清碾转从上海买回来了,成为徐州的历史珍藏被保留下来。这些钱币在2003年出版的《徐州纸币大观》上刊登过。

  听着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我庆幸自己真是不虚此行。而最令我兴奋的是,多年来苦苦寻访徐州民国时期的几大酱园的故事,却一点也找不到万兴酱园的信息,没想到在云龙书院却圆了这个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云龙书院得到它。

  张氏三兄弟命途多舛

  为了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万兴酱园信息,此后,我又到市档案馆查阅了万兴酱园公私合营入股状况。在寻找万兴酱园后期情况时,却遇到了很多难题,想找一张万兴酱园的相关照片也成了困扰我的一大难题。问了一些万通酿造厂的老员工,都说不知道。

  去年12月20日,我在万通酱园博物馆发现了一张万兴酱园老厂址的照片,顿感兴奋。这是一张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照片,位于彭城南路老万兴酱园原址(现在剪子股菜市场西侧)。太珍贵了,如果说再能找到一张万兴酱园老板张芳魁的照片就更好了,可惜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2019年元旦过后,我得到这样一条线索“听说张芳魁在1969年被判了十年刑。”于是,我又一次找到万通老员工杨玉兰,她突然说了一句:“噢!想起来了,是张芳魁。”原来,问题出在了我把张芳魁的“芳”字念成了“方”,所以问了好多人,人家说不知道。厂里人都叫他张芳(音房)魁。一字之差,绕了许多弯路。据杨玉兰回忆,张芳魁原来在万通酿造厂当副厂长,1968年下放到酱油车间劳动。后来,张芳魁因一次意外,被关押到徐州第四监狱服刑。

  1979年落实政策,厂里补发了张芳魁十年工资。当时在万通酿造厂当财务科长的杨玉兰还带着张芳魁和他的儿子到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见一下子取这么多钱,还动员张芳魁把这笔钱存在银行。杨玉兰说:“张芳魁没有子女在万通厂工作的,落实政策后不久,他就办理了退休手续。”

  2019年1月15日,我找到万通酿造厂老员工张忠忍,继续向他了解张芳魁的情况,问他有无张芳魁的照片。张忠忍说,没有。张忠忍还介绍说,张芳魁的哥哥张芳树也曾在万通厂干,是食堂的事务长。有一个时期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有人举报说张芳树有贪污行为,多吃多占,吓得张芳树跳河自杀了。张芳魁还有个弟弟叫张芳柱,原来在万通厂拉平板车运粮食,家里的媳妇长得漂亮又会做衣服。在生活困难期间,因吃不饱,一时想不开,也自杀了。没想到,张芳魁弟兄三人的命运都如此悲惨。

  另外,张东升酱园也是由张延彰创立的,之后就由两个儿子经营。张芳树在1956年曾担任过张东升酱园的厂长、张芳柱曾担任过副厂长。1958年后,张东升酱园也被并入万通酿造厂。

  张氏三兄弟母亲张朱氏

  今年2月,徐州钱币交流微信群里,王荣成发了两张上世纪五十年代徐州酱园业的股票。群里大伙议论纷纷,说该股票是确权股票,而我则说是公私合营时期私方资产的一个股权证明,是用来领股息用的,发股票单位是“徐州市蔬菜食品杂货公司”,经理史为章。我问王荣成老师:“还有没有别的股票?”王荣成说:“还有一张万兴酱园和张东升酱园的股票,持有人是张朱氏。”

  3月16日,我与王荣成老师见面,聊起了万兴酱园的往事。当晚,王荣成老师给我发来了几张图片,有三张1956年公私合营登记表,从表上能看出,张朱氏是张氏三兄弟的母亲。1956年万兴酱园和张东升酱园的创始人张延彰已经去世,于是顺理成章这两家酱园的所有人就是张朱氏了。另外,王荣成老师还发来了万兴酱园和张东升酱园的股票持有人张朱氏的两张股票以及领取股息的签字记录。

  原来在公私合营时期,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赎买政策。实行按股息拿定息,企业按国营企业制度管理,对私方人员全部包下来,私营企业公私合营后,将全部资产(私人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转归合营企业使用,按年息5%付给持股人固定股息。每季度发一次,连发十年。从1956年8月起发放股息,直到1966年9月公私合营企业改为国营企业才停发股息。

  当时在1956年公私合营前期,有关徐州酱园业的资产评估均以银元计算,一块银元折价人民币一元。其中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业户有五户,分别是上海酱园、万兴酱园、李同茂酱园、张东升酱园、万通酱园。其中最大的万通酱园资产金额达7万银元,万兴酱园资产金额为3万银元以上,张东升酱园资产股票为2万银元以上。

  拼接时光碎片,还原历史真相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经过几年不懈追寻,万兴酱园的一些历史谜团终于慢慢地浮出水面,事情总算有了清晰的结果。对此我感叹有幸遇见了热爱收藏的专家老师,感恩他们痴心地收藏历史资料,让我才有幸搞清了一些历史答案,这也是对收藏者最大的安慰吧!通过这些历史资料,拼接出时光碎片,还历史一个真实面目。

  最后,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几经寻找至今没找到一张张芳魁的照片。根据1956年公私合营登记表的信息,张芳魁的长子叫张绪祜,幼子叫张绪诚。张芳树的儿子叫张绪颜,长女叫张金华,在市京剧团工作。但愿张芳魁的后人有幸看到这篇文章,能有回音,到时候找到张芳魁的照片不会太难吧。

  赵淑玲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