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课堂教学改进工作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精神,加强课堂教学改进工作的管理,突出抓好“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三环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2008年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借鉴杜郎口和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以突出抓好“课前预习”和“限时作业” 为突破口,加大课堂改进力度,强化课堂管理,努力提高我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三环节”教学改革的工作目标是:抓好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实施课中改进,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执教能力;落实好限时作业,巩固当堂教学效果,使85%以上的学生当堂达标,使学生的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课堂教学改进的最终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提高认识,将“三环节”教学改革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关键。“三环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三环节”教学改革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一是领导要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指导,同时抽查在备课、作业中的落实情况;二是将“课前预习”“课中改进”和“限时作业”纳入常规环节管理,定期检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对领导和教师的考核之中;三是强化教学研究,围绕课堂改进开展教研活动。如小课题实验、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观摩研讨等活动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三)认真抓好课前预习和限时作业两个关键环节,确保“三环节”教学改革工作的质量。 1.强化课前预习的管理与指导。 ⑴针对学科特点,从“知识、能力、拓展应用、思维训练”各个层面对学生预习提出具体要求。要根据预习内容,留足学生预习的时间。一般提前2天或1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作好预习记录。 ⑵预习可采取个人预习、小组合作、整合课时、课上预习、上预习指导课等方式进行。对于无法设计课前预习的学科中的某章节或课时内容,可以不预习。 ⑶教师一定要做到检查预习采取不同方式。可以小组长检查,同桌互查,个人检查等。教师通过了解预习情况及学生的自学效果,从教学内容、重难点和问题处理方式等方面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学生已经自学解决了的问题,将不再作为课上问题解决,对发现的新问题留在课上来解决。对课堂上调整的地方,课下要在原设计方案上勾、划、添加上,这也叫二次备课。 ⑷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和限时训练,及时纠正偏差。以便课上对症下药,这也是对预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 2.强化限时作业的管理与指导。 “限时作业”也叫“课堂达标测评”,要在课堂训练环节组织实施。时限10-15分钟,一般采用闭卷测试。试题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思维训练,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要采取灵活的测试设计形式和测试方法。对于综合性强的内容可采用多维度设计测试题以闭卷形式进行测试。教师通过了解统计对题率,确定“当堂达标”效果。这一操作环节可采取个人评、组内评,让组长汇报本组对题情况,也可采用全班统计的方法,确定达标度。通过评价环节,任课教师掌握学生预习、课堂教与学的达成度,学校或教研部门评价学生预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 另外,还要做好课后巩固练习、限时作业,规范作业的整合。即限时作业题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选题可以是课后练习题、配套练习册上的题目,也可以是自拟题。但都要设计在教案上,不可以做××页××题的形式出现。 对于“限时作业”或“达标测试”情况要当堂评价,不可让学生课下自行处理。 (四)落实限时作业,不要忽视一般性作业设计与要求。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会用知识。要发挥好课后作业诊断教学效果,巩固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作用:一要抓好作业设置。课后作业要以基础性为主,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又要适当进行拓展、设计一定量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二是抓作业时间,作业要以限时性作业为主, 不论课时作业,周作业或单元性作业,都要限定一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三要抓好作业批改。不论什么作业,都要有布置,有检查,认真分析作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矫正,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知识缺漏积累。四要抓好作业讲评。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定期检查作业设置,批阅及合格率,并把作业的合格率作为一项指标,纳入教师业务考评之中。 (五)教研室及学校都要强化对备课、上课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备课、上课质量。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课上学习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教师要加大对备课精力的投入。既要研究好教材,研究好教法,更要研究好学法,设计好预习内容和限时作业题。提出恰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在预习、当堂达标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教师要做好上课的一切必要准备。如“限时作业卷”、卡片、小黑板、教具(含挂图)等,课前要准备好以便课上用。三是教师要熟悉好教材,熟练掌握好教学的重点环节,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充分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随时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变不利因素为有效资源,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镇教育办公室 2009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