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旅游团队都要坐汽车走苏花公路。由于这段公路特别的险要,尤其在下雨天容易塌方。2010年10月21日发生的苏花公路事故震惊两岸,泥石流将载有陆客的游览车冲进太平洋,造成过伤亡的事件。自此开始,为保证大陆团队游客的安全,团队游客从宜兰地区前往花莲地区不再经由台9线苏花公路最险峻的地带,而改为铁路接驳;在花莲一段接驳车站为北埔、新城,在宜兰一段接驳车站为苏澳新、罗东、宜兰。台铁也因应加开莒光号、复兴号、区间快车等列车提供必要的疏运能力,这些加班的列车就被称作“陆客专车”。 因汽车走这段路要三个小时,火车才一个小时,一大早我们的司机就载着我们全体团员的行李离开了宜兰,沿着苏花公路南下,在新城那边迎接我们。 台湾铁路总长4500多千米(其中70%为窄轨铁路),有从基隆至高雄的铁路纵贯线(长400多千米),环岛铁路网已形成。台铁的四条干线:西部干线、东部干线、北廻铁路以及南廻铁路构成了台湾环岛铁路网。此外,还有小火车支线系統,主要是为了开发深山里的树木、矿产等资源。如大家熟悉的阿里山高山铁路就是其中的一条。這几条支线都跟环岛铁路在一些城市相连。西部干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铁路干线,串联起台北、台中和高雄几个主要的大城市—,西部干线也被称为纵贯线;东部干线,连接着台湾东部的宜兰、花莲和台东几个主要城市。东部城市开发较晚较少、因此也保留比较多的自然风貌,因此被称为台湾的“后山”或“后花园”,东部干线是台湾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北廻铁路环绕台湾北部,连接台北和宜兰,并且经过台湾最北的城市基隆;南廻铁路环绕台湾南部,连接高雄和台东,并且经过台湾最南的城市屏东。 天气不好,乌云密布。先另外包车到罗东火车站。  罗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站,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售票厅小,里面只有一位售票员,十分冷清。候车室约有80平方米,墙壁上挂着车站的列车时刻表表,仔细一看发现无卧铺也无夜车。这是当然的,台湾岛比大陆小多啦,火车通常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据说,有的台湾旅客初到大陆时,就曾经讶异:怎么火车还得坐几天几夜?
 台湾的火车分为五种:“自强号”、“莒光号”、“复兴号”、“普快车”和“区间车”。这五种车各有各的特点。 “自强号”快,座位舒适,靠背可放至45度角,赶时间它是最好的选择,但价格较高且只停大站。“莒光号,车子较旧,椅背与“自强号”一样可以放下,车速跟区间车差不多,但停的站少。“复兴号”,采用的是柴油机车头作为动力,速度自然快不了,座位类似于我们的硬座,靠背不能放下,比较难受,价格与区间车一样,但对号入座。“普快车”,车型与“复兴号“相同,但相对较旧,不对号入座,价格是五种中最便宜的,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趟仍在运行,适合想要省钱或者怀旧的朋友。“区间车”,也就是台湾人说的“电联车”,是为上班族通勤所准备,站站都停,所以速度不算快。但方便在车次多,不用提前买票,随时来,随时走,不对号入座,不限制上车人数,永远不会担心买不着票,但要做好没座位苦站的心理准备。我们就是坐的就是“电联车”。
 我们的团队都上了这个车厢,一会儿就坐满了,我站在车门处拍沿途风景!



 9:10分火车到达新城。

 太鲁阁国家公园成立于1986年11月,1986年11月12日公告计划,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处。整座公园包含了花莲、南投、台中三个县,全区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并且涵盖南湖中央尖连峰、奇莱连峰、合欢山群、太鲁阁大山、清水断崖、三栈溪流域。范围东起清水,西迄合欢西峰,南及奇莱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总面积达九万二千公项。
我们仅仅游览了砂卡当步道。砂卡礑步道位于太鲁阁国家公园花莲境内,早在日据时期,日本人为了建造立雾电厂,从砂卡礑溪沿岸的岩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四点四公里长、一公尺宽的步道,早期被称为神秘谷步道,后来才改回太鲁阁族惯称的sgadan,意为“臼齿”。太鲁阁国家公园成立后,将这条路规划为景观步道,加强沿线安全设施、增设休憩平台与解说设施,近年来砂卡当步道已经成为一条前往花莲旅游的热门景点。 砂卡当步道上的百狮桥,桥栏上有—百只各种不同造型 、用大理石雕塑的石狮子。 
步道口就在隧道口右侧的百狮桥头,
 步道大都是开凿在峭壁下的明隧道,很有特色。
 步道全程都是沿着砂卡当溪岸行走,由於是沿用早年电厂的施工道路,因此平坦易行。
 回首看百狮桥。

步道全线亦设置十餘座大小观景平台,可以随时停下脚步小憩赏景。 
砂卡当溪水常年清澈碧绿,百万年的切割和侵蚀使岩石产生优雅动人的皱褶,风光秀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宛如置身人间仙境。

 岩石上美丽多变的线条,与溪流、绿荫相对,形成美妙的水石画,尽展水石之美。
 在时间洗练下,大理岩层产生的褶皱图样,拥有百变风情,用心观察、发挥想像、妙不可言。



 大理岩层的褶皱变化,彷彿抽象的石刻壁画一般。

 流水释出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形成碧绿深蓝的潭水,水石之美,尽在砂卡当。



 溪里堆叠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垒石,这是因为砂卡当溪较短,岩石崩落后尚未经过长距离的滚动,因此还没能形成较小的卵石。

 石壁云彩般的纹路、砂卡礑溪清澈的流水,处处皆显露出静謐幽深的气氛。

 白色的大理石峡谷景观及清澈静謐的深潭令人神往,翠绿的溪水给人一种尊贵高雅之感。
 砂卡当步道只开放到入口1.5公里处的五间屋。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连五间屋都没到! 这就是自由行的缺憾,处处蜻蜓点水! 第四个购物点:大理石厂。 
 七星潭滨海公园位于美仑工业区以北花莲机场以东的地区,处在一条绵延20多公里长,100公尺宽的新月形海湾上,东临浩瀚的菲律宾海。七星潭是花莲县唯一的县级风景区,风景区范围从海边延伸到七星潭社区,邻近太鲁阁公园、东海岸和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 七星潭原来的位置在目前花莲机场一带。此地名最早出现在清代夏献纶所编着的“台湾舆图并说台湾后山总图”画中。这幅图,是清代有关台湾后山地区最早的地图。在地图中,原花莲机场一带存在着数个大小不一的湖泊,约莫有七个,故将该地区称为“七星潭”。1936年,日本人为了在原来七星潭地区兴建“沿海飞行场”,将原七星潭的居民们迁至现在的海湾一带,并将大部分湖泊填平。已迁至海湾一带的居民,仍习惯自称是“七星潭人”。 景区内几株高大的椰树零星点缀在碧绿的草地上,远远望去一派南国风光。满天乌云,海风非常大。
 绿地间有用乱石铺就通向海边的步道,步道旁,随意的长石沿步道恰当摆放,供游客休憩小坐。接近岸边有一艘石帆船,随意的两块长石一横一竖的拼就,但放在这里,那乘风破浪的气势马上就凸现出来了。
 造型如帆的观日亭,是这片海岸的一个标志,三角形的拼接造型,灵动而飞腾,使人一望便似有阵阵海风扑面而来。
 海岸的西侧是连绵起伏的中央山脉,纵贯全岛的中央山脉南北走向,有“台湾屋脊”之称,连绵的高山将台湾岛分成东小、西大不对称的两半,西部的地势宽阔而缓和,东部的地形则是狭窄而陡峭。中央山脉常年多雨,成为台湾岛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山间林木繁盛、植被茂密。 台湾东部在自然和人文历史条件的影响下,成为台湾最晚开发的区域,更原始、更自然,台湾的大部分原住民都居住在台湾东部,如太鲁阁地区。也正因为如此,厌倦了大都市的嘈杂与污浊的人们,都希望能寻找一方净土,彻底的放松一次疲惫的身心,台湾东部所拥有的好山、好水,自然成为了人们难得的净土之旅目的地。
 七星潭的东面,是蔚蓝而浩瀚的菲律宾海的一部分,这个弯月形的海湾清澈无瑕,这得益于花莲县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星潭沿海岸设有环海湾自行车骑行道,有众多的骑行爱好者经常在此健身赏景,呼吸着新鲜空气。
 整个海滩铺满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没有细细的海沙,这里是捡石的好地方,但是欣赏完毕记得还给大海!
 七星潭,无疑是台湾东海岸的一颗明珠,她虽不大但却晶莹耀眼。风太大了,我们仅驻留了二十分钟!
下午三点半,到达石梯坪。 石梯坪位于台湾东部的花莲县丰滨乡港口村。石梯坪游憩区是一处绵延一公里、布满灰白色奇岩怪石的海滨,原为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一片凝灰岩(火山碎屑岩)质的地层,这一带海岸由于岩层间软硬的差异,经长年海蚀后,硬的外凸,软的内凹,岩石又以一定倾角向东南方的海中倾斜,所以形成了石梯状的形态。  正因如此,石梯坪以特殊的地质闻名,整个地质剖面约100公尺:底部是约30公尺厚的安山岩(一种中性的钙碱性火山喷出岩)熔岩,上方被白色的凝灰岩和火山砾岩所覆盖,剖面的顶部就是岩性疏松的灰白色凝灰岩。

沿着石板步道,可深入观察海蚀沟、海蚀崖、海蚀平台、隆起的珊瑚礁等地形地质景观。石梯坪沿岸随处可见奇形怪石,隆起的珊瑚礁上有许多圆洞,是螃蟹和热带鱼栖息遨游的场所。由于海浪的冲击,海蚀岩台上有很多壶穴,大小深浅不同,里面常常有圆滑的石砾滑动,有的壶穴突出地面,状如澡盆。 












 石梯坪一带的岩台上生长着许多海岸植物,如仙人掌、马安藤等,它们聚集成群,极具观赏价值。 站在石梯坪怪石林立的海岸上,面对碧波万顷、浩瀚湛蓝的太平洋,看海浪汹涌,波涛澎湃,浪花飞溅,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在石梯坪停留一小时。 北回归线标志塔。  晚上住海边的旅馆。希望明天能看到太平洋的日出。
 从早上七点出发,晚上七点半到旅馆。砂卡当步道50分钟、七星潭15分钟、石梯坪35分钟、购物60分钟、吃饭50分钟。路途9小时,太不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