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大概都写过这样一篇作文:《长大后,我想成为……》。 答案是“科学家”的占比,多年来居高不下。 小小孩童总是比成年人更敢于谈论梦想。而长大后的我们,却离当初的科学梦越来越远。儿时对自然的好奇踪迹全无,“科学家”的回答,好像成了个套路…… 但是,我们真的与科学再也没有交集了吗? 当然不,不仅有交集,今天的故事会告诉你,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公民科学家,你能,你的孩子也能。 普通人也能发现新物种 一个新物种的发现究竟需要多少专家和设备? 答案是:仅需要十个普通人。 最近婆罗洲Ulu Temburong森林里的一次探险证明,发现新物种需要的仅是十名没受过专业训练的自然爱好者。他们热爱自然,对户外活动充满了好奇心,带着热情想要找到一只叶子大小的新甲虫。 这种新发现的物种被命名为Clavicornaltica belalongensis,它是一种1.25毫米长的小叶甲,可以吃掉森林地面上的苔藓。它是Taxon Expeditions机构在生物多样性数据期刊上发布的最新发现。 (Taxon Expeditions专注于成千上万的“世界上的小事”,组织调查为自然及探索的业余爱好者及公民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发现新物种的机会) 这种新被发现的甲虫是数十万种小型甲虫中的一种,它们栖息在热带森林的凋落物中,在YouTube视频里,与14岁的儿子一起参加探险队的Simon Berenyi说:“我没想过这个经历这会如此特别,你再次成为了一名学生,又再次成为了一个儿童。” 可见,成为一名发现者一点也不难,而这十名自然爱好者,有个专用名词:“公民科学家”!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浪潮汹涌而来,可以说是打破了知识的障碍。越来越多的业余科学爱好者随之开始投身科学界,成为科研的贡献者,在自身爱好以及条件允许情况下,为科研项目提供数据以及观测结果等。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公民科学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尊敬 NASA也需要公民科学家 公民科学家当然不会只存在于生物领域,每一个领域可以都存在这样的公民科学家。 仰望星空的美国宇航局(NASA),也有需要公民科学家的时候! 在去年,一个名叫解决云层干扰六轨道仪接受地球辐射系统(CERES)的项目,就招募了大量的“公民科学家”进行参与。 这些公民科学家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拍摄天空中的云层。这项任务很简单,但却极具科研价值——正是他们大量的数据收集,才确保了六轨道仪拍到的云是真正的云。 如何才能成为公民科学家呢? 从NASA的公民科学家中我们可以看出,成为一名公民科学家的门槛并不高,它不需要你有很高深的专业知识,不需要你有高端的精密设备,但要成为公民科学家也有些素质是你该必备的。 成为公民科学家的必备素质包括: 热爱我们所处的世界 对户外活动充满好奇心 对新事物探索充满热情 国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了公民科学家的项目。 接触自然,科学探索,不是孩子的任务,是孩子的权利。 来自台湾的自然学家蜻蜓老师,用多年经验告诉您,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家素养”。 蜻蜓老师本名赖劲廷,台湾大学森林环境及资源学系研究所硕士,担任许多大学及民间组织的自然教育讲师、解说员。 孩子们有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叫自然觉察能力。 但在城市当中,孩子的这种能力被束缚住,或忽略掉,但通过“公民科学家”的形式,我们就可以对孩子的自然觉察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 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形态,我们要去不停地记录,这样我们才能找出它的脉络来。 孩子对大自然的收集当然不一定是要在大自然当中,在城市中同样也可以做到。 比如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家中透过窗户来观察自然,窗外的四季的轮换,昨日今日明年的变化,都是值得记录的。 蜻蜓老师在带孩子们观察自然 不过只有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的这种属于自然观察的直觉才更容易开启。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公民科学家计划,去观察植物、鸟类、昆虫,与自然常常接触,与生活环境常常接触,这样孩子才不会变成一个在城市生活中缺乏自然感情的人。 而这正是成为公民科学家可以带给孩子的。 我们要将孩子的感官完全调动起来,让孩子一步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自然环境保护。 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但孩子们能够做到的正是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做的。 孩子的每一颗好奇心、每一个为什么,都是一粒种子。 其实,我们可以让他们,与有灵万物,再近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