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题金山寺》,一首回文诗,情系金山寺

 探索的文摘 2019-04-10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题金山寺》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回文诗。回文诗,也写作爱情诗”“回环诗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 由于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批评新法的文章,受到诬陷,不安于在京任职,乃自请外放。于是被任命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即是他在熙宁四年(1070)赴任时经过镇江金山寺所作。

苏轼慕金山寺之名,荡舟于明月之中,眼看那江潮雪浪,水天一色,渔火点点,渔歌互答的美景,禁不住醉意微荡,旷怡愉悦,满腹诗情油然而起。金山寺雄峙于长江之滨,历来为游览胜地。他略加沉吟,一首《题金山寺》的回文七律便跃然纸上。

说到金山寺,令人首先想到就是《白蛇传》的水漫金山。没错,苏轼游的金山寺就是此处。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金山寺为禅宗之正宗,中国所有的寺庙山门都是坐南朝北,唯有镇江的金山寺朝西,朝向西方极乐世界。

关于金山寺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也和苏轼有关。相传妙高峰平台上的妙高台,是宋朝金山高僧佛印凿岩建造的,离地约有30米,上面有阁。苏轼曾多次游历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元丰八年(1085)中秋,苏轼携友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如画,苏轼兴起,歌咏起熙宁九年(1076)在密州所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起舞,曰“此便是神仙矣”。

苏轼曾多次游金山寺,并写过很多与金山有关的诗词之作。他最后一次游金山寺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正值遇赦于儋州北返之时。在寺中,苏轼看到当年好友李公麟为自己画的一幅画像。画中的他端坐在岩上,一条藤杖斜横膝上,头上戴着当年轰动一时的“子瞻帽”,双目明朗,神态安详。

苏轼望着这幅画像,之前的光辉岁月以及死里逃生、万里北返的贬谪生涯,于眼前一一浮现。他百感交集,在画像旁边提笔留字,为自己坎坷飘零的一生写下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此时的苏轼已年逾花甲,病痛缠身,已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

两个月后,苏轼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