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的理由 1、自己缺少研究方法与技巧(数据处理、制图、调研与阅读等方面); 2、学习思考研究规范化的需要(不成结构,不准确,不严谨); 3、某些方法就是研究活动本身; 4、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研究,指导研究的深化。 二、学习的总体体会 1、很多方法是非常有用且必要的,且正是自己所缺乏与急需的; 2、不能迷信研究方法,不能从有限的方法出发,而应该从问题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说由问题决定方法。 3、方法是交叉与综合的,也没有完全方法化的东西,重点是应用。 4、现实中欠缺历史的视野与方法,包括思想史。 三、学习的重点 (一)、社会科学研究概况 1、概念:通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系社会现象的相关材料,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过程。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相同点:科学的方法……;(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规范化、精确、可验证、可重复、可操作、可公开、客观———社会科学研究成立的依据)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同点:社会现象的独特性……,(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乃至主观性) 2、社会科学研究目的:描述事实、解释现象、科学预测、有效控制、解决问题。 3、研究的分类:(1)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4)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规范: 广义上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案的设计(乃至对研究活动的认识)、研究活动的过程与步骤、研究成果的结构与规范、研究的范式、研究的方法等。狭义的研究方法即研究方法(分析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表达的方法等)。 1、研究活动设计(研究方案,课题申请书) (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①项目背景;②文献回顾:西方的研究、中国的研究、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③研究内容;④项目的意义。 (2)研究方案:①基本概念;②理论框架;③研究假设; (3)研究设计:①调查地点的选择;②调查对象的选择;③资料收集方法;④资料分析方法;⑤课题组的组成及其分工。 (4)工作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安排);第二阶段:调查阶段(时间安排);第三阶段(时间安排);分析阶段(时间安排);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安排)。 2、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1)选题阶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选择主题:研究的某一现象与问题领域;第二,一个可以通过研究回答的具体问题,是研究主题的具体化、明确化。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社会环境与实践需要等。 标准:重要性(价值与意义)、创造性(创新与独特)、可行性、适合性; 策略:①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②关注动态,选择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③注意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从学科交叉点选择研究问题;④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发现研究问题;⑤从与他人交流讨论中发现选题;⑥从自己的兴趣专长中选题;⑦政府机关或有关部门的研究课题中选题。 (2)文献阅读阶段。意义:①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不足;②提供一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③提供背景资料。如何阅读文献:了解背景、研究框架、方法、成果;评价该研究。如何选择文献:相似法、权威法、时间法。 (3)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道路或模式的设计,工具准备,对资料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4)研究实施阶段(资料收集);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与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与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5)资料分析阶段;对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归类、统计与分析。 (6)得出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3、研究的范式 (1)一般的:发现或揭示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对策)与结论。(把文献综述、方法与规范整合进去。) (2)波普尔范式:“问题——假设——检验”的过程 根据实践与科学试验,提出问题——带着问题、采用一定的方法再进行观察与试验——提出假说:一种假定的解释,具有推测性,应该有几种供选择——在试验或事实(社会调查统计分析)中检验——结论。 假说与假设的区别: 4、研究报告、论文或成果的规范表达 (1)论文的结构:除了题目、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之外:正文部分主要包括: ①确定研究问题; ②文献综述; ③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设计); ④资料收集(数据分析); ⑤实证模型的说明与假设检验; ⑥研究结果分析; ⑦结论。 (2)研究报告的结构 ①标题(20字以内); ②摘要(300字以内); ③关键词(3—8个); ④前言:研究问题界定、文献综述; ⑤研究设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创新; ⑥正文:数据结果+讨论分析+结论 ⑦参考文献。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1、方法的层次及其类型: (1)方法论层次:①哲学基础(世界观方法论);②范式;③价值;④客观性;⑤逻辑。 (2)基本方法:①调查法;②实验法;③文献法;④实地研究法; (3)具体方法与技巧:问卷、访谈、观察、量表、抽样、测量、统计分析、定性研究、电脑应用技术等。 2、方法的应用及其类型: (1)收集资料的方法:①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社会学、经济学;②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社会实验),心理学;③文献法(著作、研究资料、报刊资料、档案资料、统计资料等)、历史学;④实地研究法(田野调查),社会学。 (2)分析与研究的方法:数理统计分析(经济学),回归分析(经济学,社会学),案例分析(单案例、多案例)、比较研究(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剩余法、共变法等)、归纳演绎、制度分析法、历史分析法。 (3)具体的操作与内容技巧:抽样方法、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观察技巧、访谈法、量表制作、(个案)内容分析的程序与技巧、资料、信息与文献的编码与整理等。(具体内容,请参看有关书籍中的相关章节) 四、进一步学习的重点方法 1、质性研究(定性研究); 2、案例研究; 3、比较研究; 4、制度研究。 五、回到问题与理论 1、由问题出发:增强问题意识,加强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发现问题。研究是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因而方法是多元的,并非只遵循科学方法的,规范化与结构化的研究才是研究。 2、学习与创新理论:加强理论学习,奠定扎实的哦理论基本功,敢于创新。突出宏观视野与批判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