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初中“十义”

 老沔城人 2019-04-10




 





【教育读书】

初中“十义”


    再来说说初中之义。

    许多人都说初中最薄弱,教育行政部门亦常有“小学‘铜头’,高中‘铁脚’,初中‘豆腐腰’”之说。我曾在许多场合都替初中校长老师“打抱不平”。但又常常底气不足,但平心而论,初中薄弱那时不争的事实。这里无意去阐释其故,也不愿意进行辩解。只是想对初中之义进行思考。

    初中孩子与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的隐喻:

    “大孩子”。首先,初中生不是小孩子,似乎他们懂得很多,他们更自认为懂得很多,对大人有时候不屑一顾。但是,又常常出差错,易冲动,常常不能自抑感情,于是犯很低级的错误。初中生常常需要教师、家长为他们“擦屁股”。所以,充其量只是“稍微大了一点的小孩子”。

    “青涩感”。这些孩子用“青苹果”来形容是最恰当的,有苹果的“形状与大小”,但是还没有成熟“苹果的味道”,青涩,不地道,不成熟。

    “好难为”。初中教育阶段特殊,对象特殊,青春期在此期间度过,身心巨大变化,反叛逃离意识浓。教育时间很短。入口对小学生全部接纳,出口则接受高中的挑选,教育难度大,压力大。

    “不对称”。初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相对于小学与高中而言,教育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对孩子教育“付出未必有回报”。小孩变化具有内隐斜,很难摸琢,有时不敢相信是这个孩子所为。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皮埃尔,大家称其为“天使的面庞,魔鬼的心肠!”就是初中“坏孩子”典型的例子。

    “悬浮状”。初中教育夹在小学与高中之间,既要针对小孩子的特点,实施素质教养,又要面对中考,像高中一样,求得分数,对社会给予交代。于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艰难行走,呈现不稳定的“悬浮状”。很焦灼,很纠结。

    面对初中生的教育要体现以下的品性:

    自主。针对不成熟大人的特点,该放手就放手,切忌包打天下、面面俱到。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放一马”。体现自主精神,这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

    尊重。初中孩子最要面子了,教育切忌“刨老底子”。当把握分寸,做到进退有度,尤其要为孩子“留足面子”。说话流出弦外之音,话外之意,不要实话实说。

    鼓舞。自尊是人类情感中最热切的需求,满足孩子自尊的重要方式就是鼓舞。孩子需要欣赏,像皮球一样,要拍得恰到好处,用力大小需要讲究。

    自由。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只有自由才会有创造性,才会把自己的资质发挥到极致。控制是讨学生厌恶的,初中阶段所有的师生冲突几乎都是控制与不尊重引起的。给予自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选择。给予孩子选择是满足自由发展的前提。人的资质与条件千差万别,一刀切与齐步走只会泯灭或消减人发展的兴趣。给予了选择,就给予了发展的空间,人的潜能就能发挥到极致。

    以上五点,也许小学、高中都需要引起重视,但是在初中阶段尤其重要,实践中问题也尤为突出,需要尤为关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