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之鲁迅观(三)

 数数数据库 2019-04-10

通读鲁迅的波折

《呐喊》和《彷徨》是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的。然而鲁迅先生一生几百万字的杂文集、书信集、翻译集,却没有从头到尾的读过。读过很多杂文名篇,却都是散见在各个集子中的星星点点,没有从头到尾翻完过一本杂文集。

后来一直的,想去把鲁迅通读一遍,却始终未能如愿。鲁迅的书信来往有多少?鲁迅全集中的日记和书信,却始终没有读过。鲁迅的翻译作品有多少本?除了略略翻过法捷耶夫的《毁灭》以外,其他的也都不甚清楚。鲁迅的文学研究作品,像《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等,也除了翻过《中国小说史略》的前几章以外,都没有去过多涉猎。

总归算不上一个鲁迅迷吧,顶多算是一个将鲁迅部分作品读过很多遍的普通文学青年。

我之鲁迅观(三)

一直想通读一遍鲁迅全集,却每次都在第一本上面卡了壳。《坟》应该是鲁迅名篇最为集中的一本杂文集吧,《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这些篇目,无论是在谁编选的鲁迅杂文精选集中,都不会有所遗漏。

但这一本的前四篇古文确实对一般的读者太不友好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无论是从论文本身论点的专业性上,还是作为古文言的晦涩性上,都让人难以读懂。大量诘屈聱牙的文字,怪句子和古字,复杂难懂的语言,长长的篇幅都让人望而却步。我努力地看完了《人之历史》,却只是囫囵吞枣。发现自己实在没有看后面三篇的勇气了。摘抄一下《<坟>后记》中的一些句子,权当我这一篇杂论文章的结束吧:

“但我并无喷泉一般的思想,伟大华美的文章,既没有主义要宣传,也不想发起一种什么运动。”

“人生多苦辛,而人们有时却极容易得到安慰,又何必惜一点笔墨,给多尝些孤独的悲哀呢?”

“刘伶喝得酒气熏天,使人荷锸跟在后面,道:死便埋我。虽然自以为放达,其实是只能骗骗极端老实人的。”

“那些东西因我的文字而呕吐,我也很高兴的。”

“我有时也想就此驱除旁人,到那时还不唾弃我的,即使是枭蛇鬼怪,也是我的朋友,这才真是我的朋友。”

“就是偏要使所谓正人君子也者之流多不舒服几天,所以自己便特地留几片铁甲在身上,站着,给他们的世界多有一点缺陷,到我自己厌倦了,要脱掉了的时候为止。”

我之鲁迅观(三)

“倘说为别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连我自己还不明白应当怎么走。中国大概很有些青年的“前辈”和“导师”吧,但那不是我我也不相信他们。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

“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

“记得初提倡白话的时候,是得到各方面剧烈的攻击的,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

“但自己却正苦于背了这些古老的鬼魂,摆脱不开,时常感到一种使人气闷的沉重。就是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

“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但仍应该和光阴偕逝,逐渐消亡,至多不过是桥梁中的一木一石,并非什么前途的目标,范本。”

“我常常诅咒我的这思想,也希望不再见于后来的青年。”

“古人说不读书便成愚人,那自然是不错的。然而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聪明人。”

“只是在自己却还不能毅然决然将他毁灭,还想借此暂时看看逝去的生活的余痕。”

我之鲁迅观(三)

2018年11月17日,北京。

本文源自简书,作者:仄仄kyl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