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读】9 :合纵连横的合作哲学,眼光要放长远

 数数数据库 2019-04-10

战国是诸子百家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社会发展进步最大的时期。在战国时期,法家通过变法让国强民富,儒家通过礼教让君主仁义,兵家通过战争守护兼并领土,而纵横家则通过合纵连横操控天下大势,在周纪二的后篇中,主要讲述了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的故事。

【每日一读】9 :合纵连横的合作哲学,眼光要放长远

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且有吞并六国之心,苏秦便利用各国对于秦国的畏惧而说服各国合纵,以六国之力对抗秦国,而苏秦自身则兼挂六国相印,压迫秦国近15年的时间不敢出函谷关。

而在苏秦合纵六国之前,更早采用合纵策略的则是公孙衍(资治通鉴中称犀首)。

战国中期,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之后,曾经的霸主魏国已经日暮西山。而通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吴起其变法的楚国,以及拥有孙膑、田婴、邹忌、田忌等名臣的齐国开始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三个国家。被三大强国包裹在中间的赵、魏、韩、中山、宋等国家每日生活在惶恐之中,而此时的公孙衍便提出合纵之策,“合众弱以攻一强”,不过由于赵、魏、韩、中山、宋连横起来依然不是出国的对手,所以其合纵很快宣告失败。

【每日一读】9 :合纵连横的合作哲学,眼光要放长远

张仪

而此时张仪则利用各国的联合失败的间隙,去说服魏王选择连横,连横的策略是“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也就是弱者依附强者其征讨其他弱者。这也是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在后世中我们学习过的《六国论》便是对于连横政策的分析。

无论是苏秦还是公孙衍、张仪,其在游说合纵连横策略的时候并非晓之以理去让各国听服他们,而是以可获得的利益去诱惑各国君王。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牺牲或者给予弱小国家的财富和土地去促使联盟的成立。这也导致往往一旦有更大的利益就会让联盟解散,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国后期,各国合纵连横变换不断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各国君主的目光短浅,只看中自己的眼前利益,毫无诚信,才导致各国越来越弱,而秦越来越强,最终统一天下。

【每日一读】9 :合纵连横的合作哲学,眼光要放长远

合作

合纵也好,连横也罢,其实本质上是两种合作形式。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也会遇到很多合作,在面对这些合作之前,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以企业间的合作为例,我们是获得钱财还是获得品牌名声,分清主次才能选择更好的合作模式。

而无论是连横还是合纵,选择弱者还是强者合作,其最终的目的是在于让自己变得强大,这种强大应该是长期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

和弱者合作,我们更多的应该是采取平等的姿态,资源互补达成双赢;而和强者合作,我们更多的是需心求教,放低姿态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哪怕短暂的损利也无妨。

当然在合作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诚信:朝秦暮楚只会如同六国一般走向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