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百一夫 2019-04-10

离“湖滨客舍”百十米又是一处会所——“水云乡”。江南民居风格的“水云乡”前后临湖,晴朗日登楼远眺,可见蓝天白云、行云碧水、湖水映波。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改造升级后的“水云乡”也钟情于平民百姓了,主要以接待婚庆典礼为主。里面有时尚先进的宴会厅、清幽秀丽的花园,可举办浪漫温馨的婚礼和美味高端的婚宴。光临过一次,感觉还是这里的湖光山色最给婚庆典礼增光添彩。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再往北就是建国除兴建“听涛轩”了。“听涛轩”在东湖最大的子湖——郭郑湖的西北岸,坐落在黄鹂湾湖滨的松坡之上。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听涛轩”为长廊式砖木建筑,崇脊展檐,高3.2米,长55米,深7.6米,40根立柱支架兼置花孔围栏,四周环以苍松翠竹,清幽雅静。登临其上,湖水尽览;微风之时,松涛声与波涛声相互唱和,有“疑海听涛”之感。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松坡之下有座沿湖而建的“沧浪亭”,亭子建于1958年,取自屈原《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消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听涛轩”北面与之相连的是“亚洲棋院”,建面约2400平米,拥有豪华湖景房,可俯瞰东湖,是家庭休闲度假和商务旅行的理想之所。环境优美的临湖餐厅,为宾客提供本地特色菜,用餐之余便可尽享东湖美景。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亚洲棋院的前身为建于1952年的“听涛酒家”,因三面环湖,湖风吹来,浪涛声与岸边的松涛、竹涛之声相应和,形成奇妙的节奏,故名“听涛”。毛主席曾亲临此处,品武昌鱼,吟诗作赋。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亚洲棋院有风格各异的中国馆、日本馆、韩国馆等围棋馆,承接在湖北举行的国际、国内各界专业或者业余的围棋比赛活动。南面还有树木林立的“围棋山”,置有不少“围棋石刻”。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行走在东湖绿道(七)听涛道(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