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中的爱情生活是什么模样?也许是白天有聊不完的话题,晚上可以一起相拥而眠的温存……也许是一房两人三餐四季,虽囿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不乏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作陪。 在南京,有一座以爱为名的私人园林,“岚园”取自爱人亚岚的名字,是丈夫杨帆先生专为妻子而建的诗意小家,妻子喜欢什么,他就在园子里种什么,“岚园是我们爱情的结晶,这个园子的主人唯她一人。” ╱ 一园两人,三餐四季 ╱ 说起夫妻园林,总让人不知觉地想起苏州的耦园,当年安徽巡抚沈秉成携爱妻退隐耦园,留下了“耦园住佳偶,城曲住诗城”的恩爱佳句。 不同的是,前者是夫妻俩买的园子,而后者是夫妻二人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亲自添置的家园,用杨帆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园子积累了我们二十年的经验,建了10年,养了10年,以后还得再继续养下去。” 园以石而名,除了宋汉白石、独峰,岚园的南墙边还有一块淋了雨水后会“变色”的宋石。 比起仅有观赏艺术价值的园林建筑,岚庭的布局和陈列则更加遂园主人的意趣,用旧的材料后天造出一个古典的园林,要耗得起,也得等得起。 “园以石而名”,园中的赏石就如同文章的文眼,为了寻得一块明代的独峰,杨帆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等待,而庭院里特意投妻子所好留下的牡丹一景,更是夫妻二人开车9小时直奔洛阳采撷而来。 前院种凌霄,后院种木香,在园林当中种树养草也要遵循古制,植物是用来陪衬石头的。 “躲进小园成一统,只管冬夏与春秋。” 造园是收藏痴人杨帆的终极大梦,也是他送给妻子的一个理想小家。成大格局,牺牲小格局,园林的建造造价不菲,且耗时耗力,杨帆经常会出园游历去探寻各地工匠的巧思,而妻子亚岚则会形影不离地守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庭院,和砚雕、楹联、流水、花树作伴。 她说:“日子是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一切都不是刻意的,都是生活的常态。”对杨帆夫妇来说,当下的心境源于自然,源于文化,一切都已经足够美好。 ╱ 知来处,方才有去处 ╱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杨帆,是国内一家知名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老总,夫人亚岚之前是省电台知名主持人。 杨帆性格外放,从小就是爱闯荡的孩子王,做什么就像什么,从下海经商,体操教练到餐饮业老板,每份从业经历都因为他放手大胆的体验派个性而丰富了人生体验,现在从事的拍卖艺术事业更是因为他沉浸式地钻研,自然而然做出了业内响当当的名堂。 出生在传统家庭的亚岚一直是谨小慎微的性子,遇见丈夫之后,她渐渐地改变了自己内向的价值观。和杨帆共处,就像一个精神导师赋予她很多新鲜的人生体验,“吃亏是福”,“果子不大没关系,丰收就行”,“人生不是非要轰轰烈烈,一朵花,一颗菜,也值得快乐好久。” 亚岚懂得丈夫杨帆通过园林想要传递出的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向倪云林致意的青桐,陪衬假山的凌霄花,淋了雨水后会“变色”的宋石,她都会和丈夫一起怀着“敬畏”和“惜物”的心思静静地欣赏。 收藏之外,她也懂得丈夫好客会友的闲情雅致,岚园曲会中,名流云集,昆笛声声入耳,她抛下身段亲自为名角们的站台打灯追光。 孙芸在亭内表演昆曲《长生殿·小宴》【泣颜回】 对亚岚来说,一段婚姻最重要的不是万人追求的爱情,而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互相懂得和欣赏的默契。 他俩羡煞旁人的岚园生活,并不是外界目光中一种刻意营造,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而是师法自然下对传统文化的追溯。这样的生活理念不是基于物质就可以坐享其成的精神体验,而是涓涓文化细流下滋养出的静怡人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常说,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想要倾其所有给对方最好的,但当一个人真正懂你的时候,就像是他在你生命走了一遭,你心里原本荒芜寸草不生的土地,奇迹般万物生长,那是一种心灵的哺育和重生,也是一段感情最美好的状态。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金陵岚庭尽显底蕴,居住、书斋、天然、游戏,夫妻佳偶作天成。这是中国式的生活美学体验,也是我们每一个尊敬传统文化的人值得向往的人生境界。 设 计:王 凯 祺 撰 文:初 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