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9

 思东学园 2019-04-10

玄览抱一得到的结论

【图文并茂的解说】

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P14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9

 

【文字内容的解析】

【原文】: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解析:

且:递进形态,与前面分析的内容关联起来

夫:主体人

指:逻辑方法,将名与实直接关联起来的形式

固:原本的样式

自为:自身的形态,把自己作为指的对象

非:不同于

指:方法

综合:人把自己(的认识成果:形成的观点意见)作为名实同一的尺度。

奚:不必、不用

待于物:期待物的出现

而:递进关系

乃:变化形态,就可以

与:并列一体的关系形态

为:认识形态,动态实践,可以实现

指:方法,名实一体的形式,同一性

综合:不用期待物的出现,就可以实现名与实的同一性。(指的属性是名实当)

整体环节的内容:

人把自己(的认识成果:观点意见)作为名实同一的尺度。不用期待物的出现,就可以实现名与实的同一性。喻指离开了存在为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上升到圆满真理的高度。现实中的表现就是以伟人的观点、权威人士的讲话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没有将中国古代的道——老子河图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确定真理在认识论模板中具体位置的手段。

这种现象恰恰是抽象的理性思辨方法具有的鲜明特征。它没有体现出“存在为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偏离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大道规则。这样的研究方式表明,研究者头脑中没有圆满真理的样式和真理的型。不知道圆满的真理是老子所说的“玄同”模式,河图五的结构,内涵对立统一的矛盾形态。

图解老子的思想路线和真理规则,依据是老子42章的论述结构: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9

 

以这个逻辑图为根基进一步抽象,就得到了极限环节的思维规则,它是这样的形式: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9

 

由此体现出汉语逻辑与西方的哲学逻辑截然不同的推理方法、道纪方法。它具有玄之又玄的特点,在虚无的关系领域呈现出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逻辑推论结构。由此才能上升到玄览和抱一的虚极境界,揭示出辩证认识的思维规则。

总体环节的论述结构

辩题:物莫非指而指非指01

开端:两分法—同一律进行逻辑解析

1、内部的两分法—同一律02

2、外部的两分法—同一律03

中介:三分法—对立统一律,五种形式

1、观点—方法—逻辑三个环节04

2、总体描述—具体解说—本质属性05

3、直接性—间接性—本质性06

4、起点—过程—终点07

5、开端—过程—结果08

结论:存在为本,实事求是09

这里的标号0109是逻辑解析的目录和里面的内容。整体的解析结构分为9段,与汉语逻辑理念“九为至尊”吻合。内部结构呈现出“一(辩题)二开端(两种形式的两分法)三中介(五种形式的三分法)四结论(存在为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论述结构完全符合老子河图的样式。

用老子河图定位,结果是这样的: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9

附录:公孙龙《指物论》的字义解说

1、指:汉语逻辑方法,将名与实二者关联起来的形式

直接形式:用手指向表述的对象,名实当的具体形式

间接形式:引申为看图识字,看图学逻辑的方法,名实当的属性

2、可指:对象是具体存在物

直接形式:如私名尧舜禹,白马、黄马、黑马等;

间接形式:如类名马牛羊,与私名有区别,属性是可指

3、非指:不可指的存在内容

虚无:关系形态、认识形态,哲学方法,结构图像,如八卦次序图等

虚极:极限环节的“一”,内容只有道即老子论述的河图

4、指非指:矛盾形态,达名物的属性,相当于黑格尔的具体概念

达名的属性:形式环节可以指,属性环节指的对象不符合名实当的原则,而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