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的片尾字幕那么长,为什么我建议你看完它?

 矦文摘 2019-04-10

木果读书会·行业探秘 NO.23

内容提要

电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团队工作,“是一群学着互相信任的人共同创造的奇迹。” 除了在台前星光熠熠的明星,以及被赋予众望的导演,片尾那一串长长的字幕上,编剧、剪辑、摄像、音效、灯光、道具、服装、化妆、录音、特效......少了哪一部分,一部电影都无法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期木果读书会·行业探秘,独立电影制片人王骞,带我们走进电影拍摄的幕后,讲述一部电影诞生的背后,,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幕后工作人员,起着怎样的关键作用?

分享嘉宾

王骞:前媒体人,独立电影制片人

在转行做电影之前,我做了14年的记者,离开媒体后,去伦敦的Met Film School读了电影制作课程。这个学校是英国伊灵电影制片厂在1995年脱离BBC之后开设的大学,和欧洲众多著名的电影学校相比,这是个新学校,教学手法也求新,偏重于实际操作。

课上得很愉快,伦敦的朋友和老师也乐于帮忙,这让我回来有勇气转行去做独立制片人。目前制片人的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好消息是最近我当副导的短片《三天》,入围了第40届法国克莱蒙费朗电影节竞赛单元,算是对我继续转行的进一步诱惑和肯定。

今天来木果和大家分享在伦敦读电影的经历,主要围绕自己对这个行业最好奇的部分开讲,就是:一部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希望能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大家理解电影是一个团队工作,也会介绍一部电影从有到无的制作流程。期待大家在深入了解之后,看电影时能再多一点乐趣。

电影,是一群人创造的奇迹

去上学前,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想象中的电影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在大脑中构思好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故事细节,然后找到一群为他服务的人,帮助他把脑中的镜头,一一落实到屏幕上。

所以看电影时,我会留意导演是谁,主角是谁,最多再看下摄影师是谁,电影片尾字幕从不看完。

不过上学第二周,我的这个偏见就被彻底击碎了。瑞典导演Jonas Grimas 告诉我们,电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团队工作,他这么定义电影:“是一群学着互相信任的人共同创造的奇迹。”

每次重复这句话,我都会被“奇迹”这个词打动。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下面我要提到的这些人,会给你答案。

1982年《银翼杀手》拍摄中的最后一场戏,被银翼杀手追杀的复制人临死前讲的这几句独白,让人反思对复制人实施极权统治的人类价值何在,整部电影就此才进入高潮。

但剧本里原本并没有这段台词,这是扮演复制人的演员鲁特格的即兴创作。如果当时导演不信任演员,仍执着于电影必须跟他设想的一样,我们就会错过这段影史上最经典的一段台词了。

再来看下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这个名单非常长,名单上提及的都是电影制作中特别需要创造性的岗位。我挑几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介绍一下。

制片人:导演不听话,我能批评他

最佳影片是颁给谁的呢?是给制片人。

导演大家都熟悉,国内的电影一般由导演主导,制片人的工作往往由导演找人分担,或者自己就做了。

在欧美电影体系中,制片人是一部电影的大总管,他需要负责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包括最开始寻找故事灵感,找编剧写剧本,寻找投资,雇佣导演,到电影拍摄剪辑完工后做宣传,投放市场,获得回报......

好的制片人很难得,他应该是一个现实主义的造梦者,能够在商业运作和艺术创造中找到平衡。

同样,制片人和导演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一个平衡。一方面,他要保护导演的创作空间,让导演能专注于电影创作,另一方面,他也会制约导演。

比如,即便是李安这样的大导演,如果不兼任制片人,也拿不到最终剪辑权,电影最后如何呈现,还得看电影公司和制片人的想法。

因为创作欲望没有充分得到满足,有些导演在公映后,会找机会发行电影的导演剪辑版,公映版一般只有2个小时,而导演剪辑版通常在3小时以上。

此外,制片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严格控制电影的预算。

雷德利·斯科特拍《银翼杀手》时,超支550万美金,拍到结尾那场戏时,制片人派出履约担保人守在拍摄现场,要求他跳过几个镜头,必须在当天结束拍摄,并拆掉所有布景。所以最后那场戏,复制人的雨中独白只有一个机位。

编剧:电影好看是导演的功劳,不好看是我的锅

原创和改编剧本奖,是颁给编剧的。

国内的编剧地位比较边缘,一部电影可能是导演提出设想,然后由几个编剧共同完成。一些网络剧连确定的剧本都没有,导演带着编剧到现场找感觉,随时改剧本。

然而在欧美电影体系中,编剧需要为电影提供能直接投入拍摄的剧本,导演能按照剧本直接画分镜图。

在好莱坞,一个好剧本,售价能达到百万美元。

编剧和我们熟悉的作家的工作差别很大,小说能用到的叙事技巧,在剧本里不一定能用到。在好莱坞,会要求编剧仅使用画面来讲故事,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都不能写到剧本里去。

当然电影是表现手法很多元的艺术,追求独立风格的电影编剧,未必会遵守好莱坞的喜好。

剪辑师:我给了电影第三次生命

接下来看电影中另外一个重量级的角色:剪辑师。我们常说电影被创作了三次,第一次是编剧,第二次是导演,第三次就是剪辑,剪辑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每一次创作都有新创意加入,电影一般会邀请三个人分别完成这些工作。对一些小成本电影来说,导演常常兼任编剧,但是剪辑一定会另找他人来做。

那么剪辑师是如何影响一部电影的呢?

还用1982年的《银翼杀手》来做例子。雷德利·斯各特自己做的导演剪辑版和电影公司的公映版,在一个细节上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故事的巨大差异。

在导演剪辑版中,银翼杀手有一段在家里弹钢琴戏,中间穿插过几秒一头白色独角兽在绿色森林中行走的画面,像是杀手的一个白日梦。

而公映版中,没有独角兽的镜头,杀手从头到尾都在弹钢琴。

雷德利说,银翼设定的环境是一个只有钢筋水泥的世界,电影从头到除了这个独角兽镜头,一点自然界的痕迹都没有,他用这个细节来展示,这个银翼杀手其实是个复制人,有关自然的记忆是被植入的。

而公映版里没有出现森林,所以观众很难想到银翼杀手会是复制人,只有最费力去思考的影迷才会提出怀疑,但这个人物设定原本在导演的意图中非常明确。

音效师:搞笑片变恐怖片,我只用换个背景音

下面来说一下再电影中也是非常重要,但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音效和作曲。

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找个光线微弱的地方,打开手机拍一张图。

拍好之后,请各位戴上耳机,打开下面的音频,然后迅速切换到刚才拍的图片(只听前20秒就好。)(特别提醒身边有孩子的朋友戴上耳机,如何手边没有耳机请调低音量。)

音效来自木果书架00:0001:20

是不是感觉到了奇怪的东西?恭喜各位,你们做了一个恐怖片。需要时间平复下心情吗?

电影的声音其实比画面更重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如果电影的声音好,即使画面质量差点也不妨碍做出一部好电影,而如果声音差,画面再好,还是会让人感觉不是一部好电影。

像Hans Zimmer 这样著名的电影配乐家,在你知道他的名字前,其实已经听过他的作品了,他给《珍珠港》,《黑鹰坠落》,《角斗士》《盗梦空间》最近的《蓝色星球2》都做过配乐。

艺术指导:让我画完妆,妈妈再也认不出你了!

艺术指导是为一部电影提供视觉效果设计的人,出色的艺术指导往往是伟大的艺术家。像《异形》系列各位可能都看过,1979年第一部《异形》也是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他的艺术指导H·R·吉格尔设计出了完整的异形形象。

这是吉格尔和他的异形。

这是吉格尔照女友的样子设计的

他的设计太迷人了,以至于他在瑞士的家现在成了吉尔格博物馆,边上还有酒吧,酒吧长这个样子,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服装和化妆师有多重要,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最近上映的电影《至暗时刻》,而扮演丘吉尔的演员加里·奥德曼真人是下面的样子,不告诉你根本猜不到对不对。

他拍这部电影时,每天要化妆四个小时,奥德曼说导演三个月就没见过他本来的样子,他靠服装和化妆完全沉浸在角色中。这部电影很可能会拿到明年奥斯卡的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奖。

除了这些能拿奖的岗位,一部电影还需要大量技术岗位的协助才能完成。在具体介绍电影制作的流程时,我再来讲解。

拍摄一部电影,总共分几步?

现在我们知道,拍一部电影需要很多人的参与,这么多人如何进行协作呢?欧美的电影制作有一个成熟而高效的流程。分为前期制作,拍摄,后期制作三部分。

前期制作:工作量大 耗时长 事无巨细都要考虑

前期制作的主要就是制片人,编剧,导演和艺术指导。

制片人需要确定剧本,寻找投资,制定预算方案,找来导演,然后一起组建拍摄和后期制作团队。

导演要寻找合适他风格的艺术指导,有些大制作需要提前搭建外景。要跟摄影指导讨论拍摄风格,预定拍摄器材,一些器材如果比较特殊,可能会根据需求找工作室定做或者改装。

有些导演可能会参与修改剧本,然后和选角导演一起面试演员,在外景经理的陪同下寻找拍摄地点,跟服装师化妆师确定演员造型,自己或者找艺术家画分镜图,跟副导一起准备拍摄计划等等。

如果是在中国拍电影,在准备拍摄前,还要增加剧本送审的环节。

导演确定分镜后,副导会据此制作拍摄计划,再根据拍摄计划制作每一天的拍摄通告单。拍30天,就要制作30张通告单。通告单需要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明白当天详细的工作计划,事无巨细,涉及到的工作都要写上,以保证各部门工作流畅。

比如演员6点开始化妆,7点和导演汇合,开始排练。服装化妆7点吃早饭,8点帮第二场戏才加入的演员化妆。摄影组和灯光组6点吃早饭,7点到片场,8点搭好相机、灯光设备。录音师7:30到片场,8点调试好录音设备。美术组昨天拆布景加班了,今天晚点起床,10点到另一个片场,开始布置两天后需要的场景。

拍摄计划必须被严格执行。以一个中国人的经历来看,一开始我很难相信计划能被执行到如此精确的程度,但在伦敦所有的经历告诉我,这是真的。

我在伦敦拍片时,就遇到过需要转场去800米之外的地方拍最后一场戏,能走路的部门就走过去了,但摄影灯光设备要等着车来运,然后司机因为堵车迟到一小时,导致拍摄必须延期,结果录音师拒绝加班,到点走人。我连劝他的理由都说不出口,只能让他走,因为这是他的权利。

前期制片工作量巨大繁琐,欧美长篇电影的拍摄期一般为1-3个月,前期制片的工作时间至少是拍摄时间的3-4倍,甚至更长。

杨德昌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训练小演员们就用了一年时间。

《指环王》用了一年在新西兰搭建霍比特人的村庄外景,现在还可以去旅游呢。

通常前期制片没有完工,制片人决不允许电影开拍,他们相信“计划不清晰就意味着失败”。电影开拍后,任何一个小问题,就可能导致日均耗费几十万人民币的设备和工作人员白白等在片场。

拍摄过程:所有幕后人员,一个都不能少

要开始拍摄了,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拍摄中的一些核心人物,导演带着庞大的设备进入片场,演员画好了妆,摄影师守在镜头背后,灯光师调整好了光线,大家都准备好了,只等导演坐在监视器背后准备喊“Action”了。不过不要急,我们还要再认识一些新的工作伙伴。

最先遇到的是制片团队,虽然他们跟制片人名字很像,但不是制片人,他们是拍摄现场的大总管。剧组的司机、保安、吃饭、住宿、联络场地,核算每日开支都由他们来安排。还有像有人生病了,拍片遇到地痞骚扰,片场外的各种噪音,明星需要某个品牌的矿泉水,各种前期制片中无法预料的问题,都要由他们解决。制片组掌控着整个工作团队的心情。

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副导,是现场负责拍片活动的大总管,也是现场讲话最大声的那一个。他需要掌控拍摄进度,有经验的副导,可以让整个团队按照拍摄计划准时完工,如果导演总想拖延工作,他是那个负责催导演的人。导演有什么想法意见,也由他来传递给各部门,导演通常不会在现场跟除了演员之外的其他人多讲话,副导可以保证他能专注于拍摄工作。

再来认识下录音师。

图上坐着的这位就是录音师。

录音师可能是拍摄时最受欺负的人,我们已经知道电影的声音非常重要,录音师怎么会被欺负呢?

因为摄影灯光服装化妆演员组,一般都人数众多,但录音组可能就两三个人。

导演拍完一条,会问摄影师满意吗,录音师满意吗。通常其他人都满意了,只有录音师会提议再拍一条,这时你就知道录音师为什么不被待见了。

因为录音设备很敏感,远处一个工人的走路声,片场上空的飞机声,手机的震动声都能录到,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一般听见这些声音也不在意,那是因为大脑帮我们聚焦在需要留意的声音上,自动忽略了噪音。

有些预算紧的导演,会寄希望于后期音效制作,放弃再拍,但有些噪音在后期也未必能救回来,就遗憾了。

拍戏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等灯光师打光。玩摄影的朋友会清楚,光线的细微差异,都会影响到画面,为追求目标中的效果,比如让女演员显得美一点还是疲惫一点,让黑暗的影棚看上去有日落效果,需要光线非常精确,如果拍摄现场有室外光源,阳光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影响到已经打好的光,有经验的灯光师能迅速理解摄影师的期望,随时做调整。

导演会不会讲戏,会直接影响演员的表演。有些导演会跟演员讲,这场戏你再悲伤一点。这时候演员就头疼了,首先因为每个人对悲伤的理解是不同的,演员会根据自己对悲伤的回忆来模仿自己的行为,也许是默默流泪,也许是嚎啕大哭,也许是靠墙发呆,可再怎么做,也不是真的悲伤。但如果导演跟演员说,你妈告诉你病了很久的父亲刚去世了,这才是一个可以触发演员情绪的事件,他再做出什么行为都会自然。

拍摄现场其他还有一些很特殊的岗位,比如替身演员,武打指导,爆破师等等,因为我还没有合作过,就先不讲了。

后期制作:决定一部电影最终质量的时刻到了

传统的后期制作通常包括剪辑、音效、特效、调色。剪辑师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因为现在的电影已经越来越数字化,大量使用特效,所有有些电影,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拍摄阶段就会让剪辑师和特效师加入,一边拍一边进行剪辑和特效制作。

音效师需要的电影配乐,有可能会提前到前期制作中找到配乐师来创作,另外一些,比如《路边野餐》,后期制作时才会去购买一些配音。

我们自己用手机拍照,会用很多软件做些色彩加工,比如美图秀秀就是姑娘们最常用的软件了。电影拍完了,也有这样一个环节,不仅仅是为了让镜头美,而是因为颜色也是一种表现手法。

在电影制作完成之后,还会有宣传和市场发售的过程,最后这个环节做好了,一部好电影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只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影的制作流程。

总之,一部电影是少则上百人,多则数千上万人共同合作的成果,所以今后看电影时,如果你们感觉这部电影显示了一些“奇迹”,推荐大家在观影后,再耐心点,看完片尾字幕。除了能看到参与电影制作的有多少人,有哪些岗位,通过哪些渠道发行,你还可以看看拍摄电影都用了什么器材,猜下电影里一些奇异的镜头运行是如何实现的,同时还可以特别关注一下电影的拍摄地点,下次旅行时就能去重温这些电影中的画面了。

——本期分享到此结束啦——

声明:嘉宾分享内容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木果书架立场,仅供参考。如有疑问,烦请大家自行查证,也欢迎加入木果读书会,一起交流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