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非自然死亡的方式有很多种。 而有一种死法,不易察觉,往往发现症状时,已经病入膏肓。 最近,我们在后台收到很多花友的留言:哎呀,我的苗明明很健康呀,昨天叶子还绿油油的,一点病斑也没有,怎么今天早上一看,全部打蔫了?! 如果你也碰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要警惕她是不是慢性中毒了。 早春月季常见死亡方式——慢性中毒(缓慢肥害) STEP 1 表征 复苏的季节,月季长出嫩绿(偏黄,含水量高)的新叶;太阳出来后全部打蔫,之后逐渐枯萎。 非正常叶片:偏黄,缺少生机,叶柄也黄 正常叶片:绿,有光泽,叶柄偏红 STEP 2 初诊 根系受损严重,且没有新根发育。 因为植物体内的水份和营养还能供给嫩芽的生长,新长出的叶子会呈现水当当、过于娇弱的状态。 STEP 3 验证 我们可以脱盆检查:果然,月季的根系虽然很多,但全部变成红褐色。 严重损伤的根系:红褐色,有腐烂痕迹 正常的新根:白色,根毛浓密 STEP 4 死因推断 可能原因1——施肥不当 我们都知道,肥害的典型特征是:叶片出现非常明显的打蔫、发黄。 典型肥害,图片来自微博:花还开么 但今天说的这种肥害方式比较隐蔽,不是一下子把叶子烧糊的那种,而是像腌咸菜似的,一点点把根淹烂,直到根系全部受损,死亡。 究其原因呢,是肥料种类过于……复杂。 本来花苗春天长得挺好的,但总有溺爱的花爸花妈,担心苗苗吃不饱饭,一天不施肥就不得劲儿。 同时,给的肥料也是花样百出。今天施这个,明天换那个,一会补补铁,一会补补钙,一会补补镁,一会美乐棵,一会花多多…… 结果这么多营养长时间叠加在一起,导致某一元素过量,缓慢烧根。 拔苗助长唉! 可能原因2—— 浇水不当 盆栽月季的水份交换,仅限于花苗与盆土之间的交换。 如果每次浇水时没有一次性浇透(而是干了,就浇一点水;干了,就浇一点水),盆土里累积的无机盐就没有机会排出去,这样盐分越积越多,最终也会导致月季“中毒”死亡。 在这里cue一下东北的胖友们,不要再在冬天把月季搬进暖气房了!盆土里的有害物质没法及时排出的哇~ 敲敲小黑板,这里有个知识点:大家不要用大盆种小苗;也不要一直用小盆养花,记得及时换盆。 STEP 5 抢救 如果发现叶子萎蔫,我是不是只能看着她一点点死掉却无能无力? NO!发现及时,还有救。 只要根部有一点正常的白根长出来,我们就可以给她晒晒太阳,浇浇清水(还是见干见湿的原则),从而把里面的盐分都稀释掉。 蜂蜜焦糖 分析完毕!又成功破解一起月季非自然死亡案件,希望下次大家也可以用这种解析思路,从容面对各种突发状况。 |
|
来自: 花妖之妖 > 《C—蔷薇科种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