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与宫女间的“对食”,可谓是深宫大内等级森严、清冷寂寞的环境下,产生的畸形男女关系。 由于后宫原则上,只允许皇帝一个男人存在,使得大量宫女的感情生活无处宣泄,而跟大内侍卫有染又极易发生怀孕等意外情况。于是,宫女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太监这一群体。 “对食”说白了,就是互相看对眼的太监和宫女,模仿正常的夫妻关系和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凑合在一块过日子。遇到难事有人搭把手,赶上寂寞难耐有人可以说说话。 ![]() 明朝初年,朱元璋有鉴于历史上宦官干政的经验教训,对太监的管制尤为严格,为此还专门在宫门口设立了一块铁牌,明确写有:
至于在宫女的管理上,朱元璋更是大开历史的倒退车,恢复了野蛮的活人殉葬风气。宫女们不仅每天担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赶上皇帝去世,还极有可能被选中拉去殉葬,境遇比太监还要悲惨。 但这样的状况,多年后逐渐有了变化。 ![]() 先是“蟋蟀皇帝”明宣宗,为了劳逸结合工作休闲两不误,于是将太监当成秘书来用,让他们参与朝廷奏折的批阅。 出于提高太监参政议政能力的考虑,宣宗还破天荒得在宫里设置专供太监读书的学堂,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 有文化的太监,越来越深入得参与帝国政治,终于在明朝中后期,固定形成了“内阁——司礼监——皇帝”三权制衡体系。 与读书人十年寒窗科举入仕类似,太监从此也有了一步一个脚印,进阶司礼监的人生理想。 ![]() 相比于太监清晰的奋斗目标,宫女们的逆袭之路,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也不乏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例子。 比如明宪宗情有独钟的贵妃万贞儿,起先只是一个卑微的宫女,尽管年纪大出宪宗一大截,但打小缺乏母爱的皇帝就单单好她那一口。 还有明光宗的生母王氏,最初也只是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被一时兴起的万历皇帝临幸,不成想就生下了明帝国的下一任皇帝。 然而,太监入主司礼监、宫女升格为妃嫔的,毕竟只是少数。宫廷里数目庞大的太监宫女群体,大多还是通过“对食”,来排遣寂寞难熬的深宫生活。 ![]() 这里头,玩弄“对食”关系最成功的,莫过于大太监魏忠贤,和天启皇帝的乳母客巴巴这对“夫妻档”。 两个人借着天启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一个控制内廷,一个荼毒外朝,把整个明帝国搞得是乌烟瘴气。 据说天启皇帝之所以到死都没有子嗣,也是客巴巴和魏忠贤在作祟,多次逼迫后宫怀孕的嫔妃堕胎。 有了明朝的教训,清朝对太监和宫女的管理,也就更加严格了起来。尤其在太监与宫女的“对食”关系上,一经发现必定严惩不贷。 ![]() 这里可以引用一下《甄嬛传》里的场景。 雍正的贴身太监苏培盛,多年来追求甄嬛随身侍候的宫女瑾汐,为的就是跟她搞“对食”。 瑾汐后来答应了苏培盛,并且赠送一个荷包做定情信物。把苏培盛高兴得那个啊,时时刻刻贴身佩戴,却一个不小心掉在地上,被人检举到了雍正跟前,差点就要了苏培盛和瑾汐两条性命。 ![]() 电视剧虽然是虚构,但其中反映的清朝太监跟宫女“对食”的忌讳,却是真实的。 以苏培盛在宫廷里的根基,再加上甄嬛对瑾汐的维护,尚且几乎性命不保,就更别提那些级别地位远不如他们二人的普通宫女、太监了。 只不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只要宫廷畸形的生活环境存在一日,那么太监、宫女的“对食”之风,也就仍有继续生存的土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