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清热方之泻白散
2019-04-10 | 阅:  转:  |  分享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

【方源】:《小儿药症直诀》

【组成】:地骨皮1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粳米9克。

【用法】: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入粳米一撮,水煎服。

【功效】:泻肺清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气壅。症见咳嗽或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盛,舌红苔黄,脉细数为本方主症,属肺有伏火,肺气壅盛。火结于肺,气逆不降,故咳喘气急;肺中伏火,郁蒸皮肤,故皮肤蒸热,为辅药。粳米、甘草和中益气,补土生金,为佐使药。

【按语】:本方以咳嗽气喘,皮肤蒸热、午后尤甚、舌红苔黄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百日咳、肺炎、肺脓肿、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哮喘、鼻衄、声音嘶哑、小儿多汗症、盗汗、荨麻疹等。如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燥热咳甚,加瓜蒌皮、川贝母、咳喘气促,加地龙、杏仁、葶苈子;阴虚潮热,加青蒿、鳖甲;烦热口渴,加天花粉、知母;肝火犯肺,咳逆肋痛,加黛蛤散;汗多,加浮小麦。

【同名方】:

《证治准绳》泻白散,本方去粳米,加贝母、紫菀,桔梗、当归、瓜蒌仁、生姜构成。功能清泻肺热,化痰止咳。主治肺痈初期,尚未成脓。

《济生方》泻白散,本方去粳米,加桔梗、半夏、瓜蒌子、升麻、杏仁、生姜构成。功能清肺化痰。主治心胸壅闷,肺脏实热,咳嗽繁喘,大便不利。

《杂病源流犀烛》泻白散,本方加人参、知母、茯苓、黄芩构成。功能清热泻肺,补脾益气、主治肺热咳嗽,早晨尤甚者。

《幼幼集成》泻白散,本方去粳米,加桔梗、陈皮构成。功能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久咳,两目黑肿,白珠如血。

【附方】

石膏泻白散(《症因脉治》)由石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组成。功能泻肺清火。主治咳嗽气喘,燥火伤肺。

加减泻白散(《卫生宝鉴》)有两方,方1由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炙甘草、知母、麦冬、黄芩、五味子构成。功能清火泻肺,养阴利咽。主治肺经伏火,气息腥臭,咳嗽气喘,涕唾稠黏,口舌干燥,喉咙疼痛者。方2由知母、陈皮、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青皮、黄芩、甘草组成。功能泻肺清火。主治肺经火盛发喘。

桑丹泻白散(《广温热论》)本方去粳米,加桑叶、菊花、丹皮、杏仁、贝母、银花构成。功能清热泻肺,平喘止咳。主治温毒喉痧,下夺清化以后,余热未清者;亦治肺热咳喘。

防风泻白散(《症因脉治》)由防风、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构成。功能解表清肺平喘。主治哮喘,发热,外部表邪,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

黄芩泻白散(《症见脉治》)由黄芩、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组成。功能泻肺热,利小便。主治肺经有热,气逆胸满,喘咳面肿,小便不利。

桑丹泻白汤(《通俗伤寒论》)本方加桑叶、丹皮、竹茹、川贝母、金橘饼、大枣蜜构成。功能清肝保肺。主治肝火灼肺,咳则肋痛,不能转侧,甚则咳血,或痰中夹带血丝。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