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必须以艺术为主导,而现在的拍卖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成为奢侈品的生意人,不是艺术品的引导者”Lally先生曾在2011年弗利尔讲座《两个伟大美国收藏家》时说:“收藏从来不是为了投资:利润动机在收藏生涯中毫无立足之地,像弗利尔和摩根这样的大收藏家也从未将中国陶瓷视为一种资产类别,或是一种可用于将来流通获利的货币单位。他们从中国陶瓷中感受到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器物本身之美,这是对收藏家精神与境界的一种升华。”

在如今很多将买卖古典艺术品作为暴利营销“奢侈品”手段的当下,能够以热爱为支撑的“收藏家”真的实属难得。像Lally先生说的一样,收藏家的精神应该是身心去感受艺术,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资产类别。

J.J LALLY&CO.2018年《中国古代玉器》展览封面汉代神鸟纹玉杯
正是带着这种观念的收藏之心,Lally先生本人对古典艺术品也是持一份敬重之心 ,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艺术品。他从未将这些文化遗留之美归为成一种资产类别,而是将他们视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同时,努力奉献自己的一生。

商代 觥 J.J LALLY&CO. 2014《ChineseArchaic Bronzes:
The Collection of Daniel Shapiro》展览展品

J.J LALLY&CO.出版的历年展览图录
蓝理捷先生(James J.Lally)从入拍卖行的那天开始,到经营自己的画廊,一直都在与中国艺术品打交道,至今有40多年的时间了,经历过这个行业的兴衰起伏。

James J.Lally 蓝理捷
每次在香港春秋两季的拍卖中,总能见到美国著名古董经纪人James J.Lally先生的身影。他就像独侠客一般,看预展时,不会过多地与人寒暄、闲话,总是戴上眼镜,安静而细心地看艺术品。蓝理捷很容易引人注意,因为他与一般行家不同,从来都是西装革履,一丝不苟,让人感觉严谨、专业。
“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我之所以会对中国艺术品热爱,是它们真的很漂亮,那种美感能吸引你坐下来静静地观看。”Lally先生说道。

Lally先生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无疑是极其炙热且诚恳的。他的画廊里面就有序地摆放着一些古董,有瓷器、铜器、玉器、佛像,都是高古作品。

J.J LALLY&CO.画廊

北魏云冈石窟第一窟前壁入口东侧彩绘维摩头像
2017年J.JLALLY&CO 展览
因这同一份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之情,青岛鲁作家俱博物馆也与Lally先生有过不解之缘。
现藏于青岛鲁作家俱博物馆的明代铸铁屏风—魁星点斗,就是2015年时经Lally先生手中竞买所得。

青岛鲁作家俱博物馆馆藏:明代铁筑魁星点斗屏风
这件明代铁筑屏风大概诞生于16~17世纪,后随海上丝绸之路流落海外,二十多年前被Lally先生购置作为其私人藏品,经年轮回,直至2015年这架屏风在文房艺术特展重磅亮相时,顿时引起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目光,我馆一直对“国宝回家”工作十分重视,遂当时就决定将其竞买回国。
在当时与我们竞买这件艺术品的还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虽然中间经历了层层困难,也与Lally先生进行了颇多交流,幸运的是,这块屏风最终被我馆奋力争取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星是道教神祇,读书人的守护神,这架屏风上的魁星被刻画地栩栩如生:他的头部向上凸起,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执卷,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应试人的姓名。脚踩鳌头,鳌头是我国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的巨大鳌鱼,凡翰林学士、状元和奉旨入宫朝见皇帝的官员时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

说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却因貌丑惊吓了皇后被乱棍逐出皇宫,他愤而跳入东海,玉皇怜悯他,赐朱笔一支,命他掌管人间科举文运。所以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将“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字画挂于书房,以求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