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百六十首《古风(其二十四)》(李白)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古风泊客一席谈】

  古风(其二十四)

     【盛唐·李白·五言古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拼音版:

dà chē yáng fēi chén 。tíng wǔ àn qiān mò 。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zhōng guì duō huáng jīn 。lián yún kāi jiǎ zhái 。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lù féng dòu jī zhě 。guàn gài hé huī hè 。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bí xī gàn hóng ní 。háng rén jiē chù tì 。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shì wú xǐ ěr wēng 。shuí zhī yáo yǔ zhí 。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作品介绍]

《古风·大车扬飞尘》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古诗。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爱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本领而获得高官厚禄。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画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

[注释]

1、亭午:正午。

2、阡陌:田间的小路。

3、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4、辉赫:光彩照人的样子。

5、鼻息:气息,诗中指气焰。

6、干:冲犯。

7、虹霓(ní):天上的彩虹与云霞。

8、怵(chù)惕(tì):害怕,恐惧。

9、洗耳翁:上古时的许由听说帝尧欲将王位禅让给他,他就逃于颍水之阳;后尧又欲召他为九州长,他遂以水洗耳。诗中以他来喻指不慕名利。

10、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诗中与“尧”对举,分别指盗与贤。

  [译文]

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世界上再没有许由这样的人,谁还知晓盗与贤呢。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赏析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春夏,李白“卷其丹书,匣其瑶瑟”(《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昂首西向,初入长安,从此开始了他干谒求仕的生涯。而此时大唐气象背后却是不可遏制的衰颓与腐败。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宦官,北军有王毛仲,内庭有高力士,军权政务,皆出其手。他们恃宠骄横,“持节传命,光焰殷殷动四方,所至郡县,奔走献遗至万计……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占者,半京畿矣。”(《新唐书·宦者传上》)李白深感朝廷用人忠奸不明、贤愚不辨的腐败,愤而写下这首刺时讽世的《古风》。

文学赏析

全诗前八句四句一组,分述“中贵人”与“斗鸡者”之嚣张气焰。前四句写宦官,起笔“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京城大道之上,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遮蔽天日。开篇即发唱惊挺,构成悬念。第三句“中贵多黄金”,点出原来有如此气势与胆量肆无忌惮飞车疾驰的只不过是一群阉者宦官而已。他们驱车乘马,如入无人之境地,正是因为他们得皇帝之宠,握重金之财。他们依仗手中的权钱财势,敲诈勒索,鱼肉人民,在京城的繁华地带筑起豪华的宅第。第四句“连云开甲宅”,荡开一笔,写他们府第之豪华,更见其荒谬之处。

承四句写斗鸡者。首先直接点出斗鸡者的身份,用“路逢”与上节自然衔接,过渡得天衣无缝,毫不给人以突兀之感。接下来三句一句紧似一句,一步更进一步地描述其势焰薄天的神态。“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这种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任何人见之都会恐惧。所以“行人皆怵惕”。从侧面继续刻画这帮得势小人的丑陋嘴脸。写“中贵”者,由环境至人物,处处烘托;写“斗鸡者”,从人物至神情,层层渲染。以传神之笔墨,叙写小人得意之气势,轻薄夸张之情状,历历在目。

结尾两句在描摹无不尽其极之处骤然反跌,带出诗人饱蘸感情的醒世之笔。远古时期,尧帝欲让位给许由,由以此言有污双耳,即以清凉泉水洗之。当今君王耽行乐,哪辨什么奸与宠呢。中贵人与斗鸡者,飞扬跋扈为谁雄?纷纷扰扰的世事背后却是才能与身份的错位,品行与地位的错位。世上已无如许由辈那样的不慕荣利之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诗人以许由自比,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感叹,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不满。 

名家点评

近藤元粹(日本):叙得有气势,如见其轻薄夸张之状。(《李太白诗醇》)

佚名

赏析

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勒索,“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新唐书·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这些宦官和鸡童恃宠骄恣,不可一世。其时李白在长安,深感上层统治者的腐败,这首《古风》就是针对当时现实而作的一幅深刻讽刺画。

诗的前八句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诗人对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并没有进行全面描写,只是截取了京城大道上的两个场景,把它巧妙地勾画在读者眼前。

第一个场景写宦官。诗一开始,就象电影镜头一样,推出了一个尘土飞扬的画面:“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间小路,这里泛指京城大道。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而这样大的尘土是“大车”扬起来的,这又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的迅疾。这是写景,为后面即将出现的人物作铺垫。那么,是谁这样肆无忌惮地飞车疾驰呢?诗人指出:“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中贵”,是“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甲宅”,指头等的宅第。“连云”状其量,宅第高而且广,直连霄汉。诗人不仅写出了乘车人是宦官,而且写出了他们为什么能如此目中无人,因为他们有势,有钱,他们正驱车返回豪华的宅第。这里诗人既没有直接描写车中的宦官,也没有描写路上的行人,只是通过写飞扬的尘土、连云的宅第,来渲染气氛、显示人物,有烘云托月之妙。

另一个场景写鸡童,又换了一副笔墨。写“中贵”,处处虚笔烘托;对“鸡童”却是用实笔从两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一是写服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斗鸡人与宦官不同,他是缓辔放马而行,好象故意要显示他的权势和服饰的华贵。在“亭午”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车盖衣冠何等光彩夺目!二是写神态。“意态由来画不成”,一个人的神情本来是很难描绘的,尤其是在短小的抒情诗里。但李白写来却举重若轻,他先用了一个夸张的手法,把笔墨放开去,“鼻息干虹蜺”,虹蜺即虹霓,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继而,诗人又把笔收回来写实:“行人皆怵惕”,行人没有一个不惶恐的,进一步用行人的心理把鸡童的势焰衬托得淋漓尽致。真是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洗耳翁”指许由。据皇甫谧《高士传》说,尧曾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世上没有了象许由那样不慕荣利的人,谁还能分得清圣贤(尧)与盗贼(跖)呢?诗人鄙夷地把宦官、鸡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辨“尧与跖”。

这首诗通过对中贵和斗鸡人的描绘,深刻讽刺了佞幸小人得势后的嚣张气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诗的前八句叙事,后两句议论。叙事具体、形象,饱含讽刺,最后的议论便成为愤慨的自然喷发,一气贯注,把感情推向了高潮,由讽刺佞幸小人,扩大为放眼更广阔的现实,丰富了诗的内容,提高了主题思想的意义。

佚名


《古风(其二十四)》   [盛唐·李白·五古]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亭午:正午。阡陌:田间的小路。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辉赫:光彩照人的样子。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鼻息:气息,诗中指气焰。干:冲犯。虹霓(ní):天上的彩虹与云霞。怵(chù)惕(tì):害怕,恐惧。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界上再没有许由这样的人,谁还知晓盗与贤呢。

洗耳翁:上古时的许由听说帝尧欲将王位禅让给他,他就逃于颍水之阳;后尧又欲召他为九州长,他遂以水洗耳。诗中以他来喻指不慕名利。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诗中与“尧”对举,分别指盗与贤。

《古风(其二十四)》,是李白“古风”集的第二十四首。李白集中有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这五十九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组诗。

《古风·西上莲花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用游仙体写的一首五古,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亭午:正午。阡陌:田间的小路。

道路上的大车居然这样的耀武扬威,这是谁人的车呢?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原来却是在当今朝廷得宠的宦官们。有势又有钱,大车行在道路上才会如此嚣张。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辉赫:光彩照人的样子。

才过去了嚣张的宦官们的大车,又遇上了显赫的斗鸡之人。如今啊,发家致富的都是如此之人。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鼻息:气息,诗中指气焰。干:冲犯。虹霓(ní):天上的彩虹与云霞。怵(chù)惕(tì):害怕,恐惧。

如今啊,有权有势的尽是这么些人,横行在道路上,行人见了都要退避三舍。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世界上再没有许由这样的人,谁还知晓盗与贤呢。

洗耳翁:上古时的许由听说帝尧欲将王位禅让给他,他就逃于颍水之阳;后尧又欲召他为九州长,他遂以水洗耳。诗中以他来喻指不慕名利。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仍劣劣为九州伍长乎?'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

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诗中与“尧”对举,分别指盗与贤。

尾联为诗眼。

诗人因而感慨:如此物欲横流的社会,世上再没有许由这样的人,也再无白与黑、盗与贤之分了啊。

《古风(其二十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二十四首。诗人抨击了长安丑陋的社会现象,刻画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抒发了自己不慕名利、不耻与为伍的高尚情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