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育才家园(ID:YuCai_JiaYuan)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无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坏的习惯,就会使孩子受害终生。 所以,作为父母就要重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一些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1 做家务 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尽自己的全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出于疼爱孩子,很多父母甚至都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 有的父母还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 但是孩子不做家务一心读书,以后就会优秀吗?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较低。 另外还有专家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家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作技能和责任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从小被母亲灌输做家务意识的朱棣文,每次上学都会带上自己做的饭菜和同学们分享。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道:“动手做饭和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冰箱,拿冰箱中仅有的材料下厨,能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变好。每个孩子都应该从小学习下厨,做家务。” 所以,从小做家务的习惯培养了他实验时的专注力,为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给孩子做好一条现成的鱼,而是教孩子如何撒网,自己捕鱼。 奥巴马在入驻白宫时,对两个女儿制定了9条家规,其中有4条与做家务有关。 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一定要保持玩具屋的干净; 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每周一美元;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叠被子,自己穿衣服等。 家务活,对于孩子而言,如同鸟儿的双翼一般,是最好的助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父母:“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爱孩子,就让他做家务,适时放手,他将会飞得更高! 2 爱阅读 是孩子成长的力量 阅读有多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博尔赫斯说:“天堂就是一座藏书楼的样子。” 阅读是教育的重要基石,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赋。 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 而阅读发挥出来的力量,会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以及未来的每一个阶段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整个世界,会让一个人的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开阔,未来之路也开阔。 陈小春是这样评价黄磊的女儿多多的,他说:“多多是我见过最懂事的女孩,而且一点都不做作。” 多多的每次出现,都能圈粉无数,堪称“国民闺女”。 其实,吸睛的不仅是她的颜值,更是她的气质。 甜美可人,文雅恬静,和善真诚…… 多多如此优秀,其实都得益于阅读。 在微博上,黄磊和妻子都曾晒过多多阅读书籍的照片。 在多多小的时候,就经常和父母一起阅读,甚至在二年级的时候,还和父亲黄磊一起翻译作品《圣诞老爸的来信》。 多多已将阅读习惯融入到骨血中,不管是在睡觉前,还是在飞机上,她永远可以做个安静看书的小仙女。 黄磊曾在节目中说:“她现在每天都必须要读一本书,早上起床后,晚上临睡前,都会抱着书看。”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日积月累的阅读,不仅让多多的知识积累有了质的飞跃,更让她的气质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温婉大气和聪明智慧。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曾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行跳跃着的字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爱阅读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和格局上。 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 而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孩子放置在一个爱阅读的环境中,自己以身作则。 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适合阅读的家庭环境,那么孩子肯定会爱上阅读。 3 时间观念 是孩子必备的素养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早上八点上学,七点本来就该起床的,但怎么也叫不起来,最后导致上课迟到。 做作业时总是拖拖拉拉,老师布置的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孩子一旦养成这些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栽大跟头。 考试时慢吞吞,临到交卷了还有大片空白,只能傻眼。 工作时没有时间观念,客户等不及走了,结果错失了大笔订单。 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有时间观念的人,能够合理地安排事物,更有条理地学习和生活,不但对自己负责,也能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有时间观念是一种态度,以这样的态度来做事自然能更加顺利地完成。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者重病,两个弟弟还年幼。 他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要帮助母亲做家务。 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他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情。 纵览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具备时间观念。 因为他们深知时间的重要性,懂得利用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八万六千四百秒,不多不少,就看人如何安排了。 因此,在幼年时期,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很重要。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孩子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等这些名言警句背得滚瓜烂熟。 孩子知道时间观念的重要性,但做事依然拖拖拉拉。 其实,不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而是时间太抽象了,孩子根本就感知不到。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要先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分清时间顺序,把控时间距离。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这些事,来让孩子感知时间: 一是先让孩子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二是给孩子观察表,了解时长;三是将每天要做的事情与时间联系起来;四是跟孩子玩计时做事的游戏。 这样做,孩子会慢慢感知时间,逐渐培养起时间观念。 习惯决定成长,好的习惯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 所以就算是逼孩子,我们也要让孩子养成以上这3个好习惯。 —End—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