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海淀将用5年左右时间 将“城市大脑”打造成国内一流的 新型城市治理平台 ▲4月10日上午,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发布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区委书记于军,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彬彬,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高念东,副区长张若冰,市有关部门、城六区及外省市领导,海淀城市大脑科技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此次发布会以“共建城市大脑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充分展示了2018年海淀区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以来在顶层设计研究以及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保、城市管理等领域取得的初步成果,并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九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包括:交通综合治理、市容环卫提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综合分析及风险防控、智慧社区场景、智慧河湖生态治理等城市治理关键领域。 发布会上,还成立了海淀城市大脑科技产业联盟及建设运营平台公司,发布了《海淀城市大脑总体规划(纲要)》和“城市大脑”建设运营合作模式,进行了“城市大脑”建设合作签约。 “城市大脑”都建啥? 快来看看咱海淀的小目标 ↓↓↓ 在城市治理领域,海淀“城市大脑”初步建成。建立城市治理感知网络,全面汇集城市治理相关数据资源;完成海淀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等“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建设;在城管大脑、环保大脑、公共安全大脑等领域取得应用成效。 海淀“城市大脑”全面深化应用。全方位完善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等“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建设,形成面向未来的“城市大脑”开放应用体系;将“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向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等其他领域全面延伸,成为创新生态体系和新型城市形态孕育、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 发布会门口使用了人脸识别迎宾系统。 小伙伴们就要问啦 究竟什么是海淀“城市大脑”? ↓↓↓ 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架构为“1+1+2+N”模式,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N个创新应用(前期聚焦5个示范应用)。 以遍布海淀全域的城市感知网络为硬件基础,以城市大数据为核心资源,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为机制保障,对海淀全域进行全感知、全互联、全分析、全响应、全应用。 现场展示的城市安全运行物联网平台,可用于井盖状态、桥梁健康、路面结冰等方面的监测。 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目前,海淀“城市大脑”建设已经在顶层设计研究以及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保、城市管理等领域取得的初步成果。 深化横向统筹,由百度牵头,中规院、中海、千方、信通院、中科宇图等多家单位组成海淀“城市大脑”顶层设计联合工作组;设计坚持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与各领域、各单位、各街镇进行30余次调研及座谈会议,已经形成一套全新的、可落地的规划纲要。 初步构建“城市大脑”视觉中枢。在公安网、视频专网双网部署,利用视频结构化能力接入传统高清视频设备并实现实时分析。同时,整合微卡口设备,目前,积累的日过车数据达2000余万条。将公安技战法引入城市治理,实现智能巡控、视频侦查、轨迹研判、落脚点分析,为治安巡控、打击办案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覆盖全区949家重点单位消防的实时监测。实现消防119指挥调度与消防物联网间的数据联动,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体化,确保全区实现火灾防控和隐患处置的最优化。 实现全区4286个点位的非现场执法处置。增加“一键式”抓拍模块,12秒抓拍自动生成违法记录。2018年全年共抓拍各类交通违法74万笔,占全市全年总量的51%。同时,运用“车脸识别”技术和视频结构化手段,实现对货车、渣土车违法的自动识别抓拍,共抓拍货车违法3.8万余笔。 实现全区空气质量精细化监测预警。建设300余台监测基站,形成全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立污染防治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在河湖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运用全球领先的光谱传感芯片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上追溯排污点位,判断排污程度和排污时段,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将污染事件对水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实现应急指挥的智能化调度。在接报环节采用语音识别、自然语义分析等AI技术,大胆探索应急预案结构化、信息接报智能化、应急预案指令化、处置过程共享化、资源调配可视化、现场情况实时化。实现突发事件处置全过程可追溯,60秒接报响应,3分钟事件报传的效果,确保“协同指挥、调度有效、精准决策”。 初步实现城管事件的智能发现和自动化处置。对全区452处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点位进行自动研判分析,可实现对店外经营、无照游商、堆物堆料、沿街晾晒、暴露垃圾、积存渣土等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自动立案、自动派转、自动核实、自动考核。实现了渣土车无资质、闯红灯、未苫盖、污号牌、挡号牌等行为的自动识别。自2018年10月试运行以来,共抓拍渣土车违法1000余笔。 搭建起全区物联感知网络平台。搭建起全区接入能力500万量级的统一平台,从有限空间、设施管理等六个场景入手,采集2万多条传感数据,融合多种网络,初步构建一张感知网络。实现监测场景和管理系统的结合,为政府部门、公服企业等提供城市管理的全面感知、分析预警、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形成从接警到多部门协同处置及事后评估的闭环。 实现了全区既有建筑物信息动态管理。2018年采集建筑物15万7千余幢,建筑面积1亿8千万平方米,摸清了底数,完善了我区既有建筑物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城市大脑时空一张图”开展跨部门的数据协同应用奠定了房屋数据应用基础。 海淀“城市大脑”建设 将致力于逐步破解信息孤岛、各自为政 等传统信息化建设时代难题 下一步 海淀将通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大脑”建设 为北京市在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 |
|
来自: qingse1976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