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燃烽燧美人开怀 勤王室诸侯扑空 周幽王姬宫涅(周宣王姬静的继位儿子)是个出名的昏君(所以谥号为“幽”)。他经常不理朝政,还特别喜好女色。他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780年,周朝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岐山崩,二是三川涸(西周时期的三川指关陇地区的泾水、渭水和洛水。三川出于岐山,是周的发源地)。有个大臣提醒他说:“岐山崩塌,三川干涸,显示了周朝的气脉将要枯竭。大王如果尽心朝政,还可能消除天怒,延长国脉;如果仍然一味贪恋女色,荒废朝政,恐怕不久就会生出变乱的。”周幽王不但不听,还把这位大臣赶出了国都。 这时,属国褒国(位于今陕西勉县东南)的国君褒珦也进谏说:“大王既不畏上天的警告,又不听忠臣的劝谏,国家恐怕就要葬送在您的手里了。”周幽王听了大怒,下令把褒珦关进了监牢。 褒珦的儿子为救父亲,把美女褒姒(音sì)献给了周幽王,幽王这才放出了褒珦。一年后,褒姒生了儿子伯服,幽王就改立褒姒为王后,改立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原来的王后是封国申国(封地在今陕西和山西之间)国君的女儿,已经生了太子宜臼(音jiù),这下连王后和太子一道被废掉了。 褒姒虽然长得美丽无比,却从来不笑。周幽王想逗她发笑,但想了许多法子,都不管用。 一天,一个献媚的大臣给幽王出主意说:“如果点燃骊山烽火,说不定王后会笑一笑的。”(骊山即今陕西骊山,在西安东北) 这骊山烽火是为了在敌寇来犯时召唤诸侯率兵勤王而设置的警讯系统,怎么可以随便点燃呢?但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竟然命人点燃了它。 王畿附近的诸侯们看见骊山烽火大吃一惊,以为敌人已经快要进犯到京城了,于是便急急忙忙带着军队前来保卫天子。不料周幽王对他们说:“我这是在逗王后玩儿呢,哪里有什么贼寇?你们都快点回去吧!” 看着诸侯们狼狈离去,褒姒果然嫣然一笑。周幽王见之大喜,夸奖说:“王后一笑,百媚俱生!”——此话着实让人心旌摇荡。 突然有一天,申国联合犬戎(西北游牧民族)偷袭镐京,周幽王急忙命人点燃骊山烽火向诸侯求救。诸侯们都以为这是幽王在逗王后玩儿呢,所以没有一个人出兵救援。于是,镐京被敌人攻破,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这是公元前771年。 犬戎掳掠了大量美女和财物退去后,申侯拥立原来的太子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侵袭,在他即位这年——公元前770年就把国都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因洛邑在镐京的东边,历史上就把平王东迁以前的周朝称为西周,而把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从东周起,周王室越来越衰弱,天子名义上是诸侯的宗主,但已经无法号令天下、节制诸侯了。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互相攻伐,强的吞并弱的,大国兼并小国,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国历史从而进入一个战乱纷繁的时期,史称“春秋”、“战国”时期。 后人有诗云: 烽烟袅袅起骊山, 兵马勤王去复还。 逗得美人一声笑, 换来身入鬼门关。 (备考:《三国演义》第十回回目是“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