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城丁棋屯地名探源

 七里山人 2019-04-11
发布时间:2019-04-10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0 ]

据说,在以前丁棋屯这个地方曾被分成了7块地界。
据说,在以前丁棋屯这个地方曾被分成了7块地界。

很久以前,距离红塔区北城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丁七屯”。村子虽然不大,但却被分成了7块,并与周边的冯井连在一起,自古就有“丁七冯八”之说。近日,记者来到丁棋屯进行探访,寻觅它的历史由来与演变。

丁棋屯距离北城不远
丁棋屯距离北城不远

寻觅“丁七屯”

都说以前的“丁七屯”距离北城不远。但在印象中,北城附近并没有一个叫“丁七屯”的地方。在红塔区地图上,也没有找到这个名字。

从中心城区前往北城的路途中,会经过一个叫作丁棋屯的村子,它距离北城不远,而“丁七屯”和丁棋屯在读音上很相似,它们究竟是不是同一个地方,记者不得而知。最好的办法就是寻访当地老者,以确认他们之间的关联。

北城高古楼下,每天上午10点多左右,都会聚集很多当地老者在此休闲娱乐。中午2点左右,聚集在这里的老者们会越来越多。

记者到达高古楼下时,还不是老者们聚集的高峰,但已有10多位老者在此相聚。

与老者们聊起“丁七屯”,他们感到诧异。因为这个名字既不是如今当地的村落名称,也并非某个村落的曾用名,只出现在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中,本地很多人都无法知晓,何况是个外地人。

记者表述来意后,一位老人说道:“‘丁七屯’距离这里有两三公里,它其实就是老话里说的丁棋营,正式名字叫丁棋屯。听老辈人说,那里自古以来就有着很丰富的水资源。新中国成立之前,当地就有方家龙潭、邓家龙潭、双龙潭等大小龙潭10来个。至于为什么把它叫作‘丁七屯’,我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老辈人这么叫。你自己去那里看看,找当地老人问问。”

告别老人,依照他们指引,记者前往丁棋屯。

丁棋屯名字有来历

村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用于载客的三轮摩托车。拦下一辆,在发动机的“突突”声中前往丁棋屯。

不久,三轮摩托车缓缓地停靠在一户农家门前,丁棋屯到了。丁棋屯是一个看起来很安静的村子。步行其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农作物,道路两旁的沟渠贯穿于田地间。乡道之中,村民来来往往,或是在村头龙潭洗菜,又或是赶往田间。

说起“丁七屯”,当地村民这样告诉记者:“据老辈人说,旧时的丁棋屯并非像现在一样是一个整体,而是被分成了7个地方,分别居住着佘、邓、普、方、丁等姓的村民,人们依姓氏而定地名,分别叫作佘家边、邓家门前、普家门前、方家门前、丁家门前、邓家高处和小井7个地方,其中邓家占了两个地方。而这些地方都不是连起来的,每个地方的中间都隔着一块田地,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屯子,所以便有‘丁七屯’这个名字。简单来说,‘丁七屯’就是说这里以前有7个屯,而冯井有8个屯,所以就有了‘丁七冯八’的说法。”

对此,现年80岁的当地人邓云祥也有着相同的看法,他说:“以前丁棋屯这里确有7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姓氏的人居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村中的人口数量也在增长。渐渐地,以前的这7个地方如今已连在了一起,‘丁七屯’这种叫法就消失了。”

当地74岁的佘家坤表示:“‘佘’在我们这里习惯念‘常’,据说是因‘佘’谐音为‘蛇’,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我们便念‘常’了,一个字两种读法,而佘家边我们也叫它常家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传,旧时当地曾有一村民发了一笔横财而富了起来,在丁棋屯购置田产、家产,想过点好日子。谁料,其子顽劣,沾染了恶习,家中300多亩的田地不到两年就被卖得只剩50多亩。经劝说无果后,很快又将家财败尽,变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此后,当地村人便把此人视为败家的代名词。至于这人最后如何?当地人也是众说纷纭,认为大概是贫病而亡。

在丁棋屯采访,旧时的人文风貌会或多或少地会留存于当地人脑海中。“丁七屯”这个名字,如今虽已在时代的演变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中渐渐淡出,但已然成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记忆,烙下了深深的人文印记。(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