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

 紫荆花书屋61 2019-04-11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

        李诫(?—1110),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今新郑市龙湖镇)人,杰出的建筑学家。为官期间不仅主持了多项重大建筑工程,更著有中国古典科技七书之一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建筑工程学专著。
    李诫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兄辈都供职于朝廷官位。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李诫奉其父李南公之命入京进献贺表及方物,于是得以恩补郊社斋郎,随后被委派为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县尉。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起,李诫开始在将作监(监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事宜的机构)供职,前后共达十三年,历任主簿、监丞、少监,并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升任这一机构的最高长官将作监。李诫在将作监期间,曾先后主持了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城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余项重大工程。由于其在建筑工程上的业绩十分显著,因此官阶先后升迁十六级,其中按吏部考核晋升的仅有七级。大约北宋大观三年(1109),李诫在为父守孝满三年后出任虢州(治今灵宝)知州;大观四年(1110),病逝于虢州知州任上。据记载,虽然其在虢州为官时间不长,但吏民怀之如久被其泽者。 后来,李诫归葬于梅山脚下(今新郑龙湖镇于寨村西)的李氏祖茔。2006年5月25日,李诫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建筑学家的身份外,李诫还是一位博学多艺的人才。他精于书法,籀篆草隶均有很高的水平;他研究地理,著有《续山海经》十卷;他研究历史人物,著有《续同姓名录》二卷;他懂马,著有《马经》三卷;他善于画马,所画的《五马图》得到绘画艺术造诣颇深的宋徽宗的赞赏;他研究文字学,著有《古篆说文》十卷;他精通音乐,著有《琵琶录》三卷;他对博艺游戏有一定研究,著有《六博经》三卷。可惜这些著作大都已失传,但这些方面的才能对他在建筑设计创造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诫一生最大的贡献是编写了《营造法式》。由于宋哲宗对元祐六年(1091)编成的《营造法式》(又名《元祐法式》)很不满意,遂于绍圣四年(1097)敕令当时担任将作监丞的李诫重新编修,至元符三年(1100)成书,并于崇宁二年(1103)受诏颁行于世。全书共34卷,另有《目录》1卷、《看详》1卷。正文总计357篇3555条,其中的308篇3272条是总结工匠的实际经验而成,约占全书的90%以上。可以说,《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建筑经验的结晶。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当时建筑科学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把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成为当时通行全国的建筑工程法式。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一是名例(1~2卷),即关于建筑术语的名词解释,以及各种数据的说明。二是制度(3~15卷),即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13个工种176项工程的尺度标准及基本的操作要领。三是功限(16~25卷),即关于各种劳动定额的计算方法,力争做到因人、因时、因地而灵活掌握。四是料例(26~28卷),即关于各个工种使用材料数量的精确定额,也包括关于工作质量的各种规定。五是关于各种工程的图样(29~34卷),包括当时的测量工具和各种构件的平面图、断面图、详图和彩图,并标有文字说明,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工程制图学和美术工艺的高超水平,是书中很珍贵的一部分。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在北宋刊行的最现实意义是严格的工料限定,既便与生产,又便于检查。作为王安石执政期间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之一,有效杜绝了土木工程中贪污盗窃现象的发生。同时,它也反映了宋朝建筑科学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制定了模数的概念,即材分制,较之17世纪伽利略的类似结论,整整早了5个世纪,在世界建筑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营造法式》以其本身独一无二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元代水利工程技术中关于筑城部分的规定,几乎和《营造法式》的规定完全相同;明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也吸收了其中的很多内容。它流传到西欧、日本后,曾引起当地建筑界的轰动,成为他们研究、学习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珍稀资料,在世界建筑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
李诫墓:位于河南省郑州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西约200米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