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迈向宜居城市,论高层建筑与高密度核心区发展

 哀而有鉴的Zzz 2019-04-11

本文来自:APLUSmagazine(微信)

记者:2018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在深圳举办,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两个事件对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张俊杰:我国高层建筑和高密度核心区数量堪称世界之最,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正蓬勃发展。然而,当前国内高层建筑和高密度核心区建得多,总结研究却少。我们对高层建筑的关注点必须从重建设转变为重研究、运维和管理,从重形象转变为跟经济发展需求及全生命周期可持续的理念相结合,这些都将在本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上得到充分探讨。本届超高层建筑峰会的主题不只强调高层总部建筑,还将高密度核心区作为高层建筑与人居环境方面的重要研究对象。希望通过与会嘉宾对国际国内最新的案例分享、经验交流、观点碰撞形成新的共识,引领未来中国高密度核心区的发展。

2018年9月26日,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成立。旨在立足于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和城市核心圈开发与更新的推进及高层建筑蓬勃发展的现实,借鉴国际卓越城市的高密度核心区开发与更新的理念与成功经验,聚焦国际国内高密度核心区中高层建筑与人居环境的最佳实践的交流、分享、对标与研究。这是一个全产业链发展的二级分会组织,将规划设计、地产开发、施工总包、后期运维的专家都囊括其中,还汇聚了一大批在产业链里拥有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国内外优质企业,希望它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支撑。

深圳京基100,作为2018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会址深圳京基100,作为2018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会址

记者:您刚才提到深圳正在积极进行超级总部的建设和城市核心区的更新,您对高密度核心区的建设有什么看法?

张俊杰:首先,城市核心区新开发区域的规划需要面向未来,现在就要考虑十年之后的影响。核心区的需求预测要重点考虑使用人口、功能、配套设施等因素,尤其是交通流量。可以说,大容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配套,是评估中国城市核心区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东京涩谷交叉路口东京涩谷交叉路口

第二,城市核心区的开发需要提高单位土地的集聚效能,也就是开发的集约程度。通过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利用,提高单位土地内空间利用率,留出更多地面给绿化和公共空间。

第三,高密度核心区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知识经济的产业集聚和创新,吸引具有资本、人才、创新、研发等的机构入驻,形成国际或区域中心的经济引领作用。

第四,要根据城市核心区的定位及职、住、游人群的特点,营造核心区的活力与魅力,打造城市竞争力和形象的新名片。

第五,核心区生命周期远远大于其开发建设周期,要建立可持续运营机制,解决重开发建设轻运营管理的短视问题。

当然,集聚也要把握合理的“度”。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亚洲最领先的城市之一,其城市核心区——外滩的建筑高度和密集度可以和当时的纽约、芝加哥相媲美。如今,城市核心区的概念和规划有了进一步发展,我们主张通过开发、更新,提高城市的集约程度,保护与提升宜居的城市环境和人文历史与风貌特点,丰实城市多功能业态,从而打造魅力城市。

上海外滩与陆家嘴上海外滩与陆家嘴

记者:旧有的城市核心区如何进行更新改造?

张俊杰:和建筑相比,城市的寿命很长,可以达到上千年。在漫长的生命周期里,城市的功能、产业与人口一直在不断调整、升级、完善。城市核心区的更新改造,既要保持城市风貌,又要不断自我更新,充分挖掘其价值。对于价值不高的土地,要大胆更新改造,国外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例如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通过对废弃的工业高架专用铁路桥改造带动周边区域改造,堪称美国现代城市工业遗产改造更新的经典。

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

国内也有不少城市需要进行旧有城市核心区的更新改造,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调整产业结构,部分旧的城市核心区是工业区, 需要转型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利用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商业等连通,把原来孤立的小地块整合起来,形成适宜步行的区域,而不是带来车辆的压力;提升土地开发价值,将核心区里小容量、低开发、保留价值不高的地块整合为高贡献度、高消费、文化设施配备完善的地上空间,并营造良好的现代生活环境;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基于统一的城市更新规划,政府应作适当补偿和鼓励,比如对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奖励容积率,在总体区域更新规划里允许局部高容积率,其他区域留出景观空间和绿化空间;提倡整体开发,核心区的更新要骨干企业带动其他小企业整体开发, 而不是小地块孤立开发;改善公共区域的运维,核心区内开发商自有地块的运维相对好,公共区域的运维则相对较弱, 应予以改善。

记者: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不少人工作在关内居住在关外,每天上下班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金钱成本。中国的许多城市也有类似现象,我们在城市改造更新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张俊杰:随着城市核心区的发展,企业不断入驻,土地价值会逐渐增高,居住功能逐渐让位于商业和企业办公的需求。中国很多旧有的核心区只考虑“职”,居住功能不断外移,夜晚和周末这些地方就变成“空城”,应对办法就是在政策和管理上推动职住平衡。例如对老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将非居住面积改造为居住功能,或者拆掉重建提高居住容量,缩小居住单元的面积, 增加公租房的供应量等。职住平衡要考虑的不仅是“住”的环境,还与“住”相关的公共设施配套平衡,消费和服务业匹配以及文化设施的结合。通过“职”“住”平衡,减少交通负荷,有效降低“城市病”的负面影响,提升生活品质。未来,产业集聚的优势、经济的规模优势也将体现为以人为中心,以可持续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深圳福田区深圳福田区

记者:请您谈谈超高层建筑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张俊杰:知识经济与知识工作者的集聚和创新是核心区发展的根本动力,超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还是要基于核心区的需求。评估核心区需求的因素包括:核心区区域价值;基础设施有没有为更高集约度的更新开发打下基础;整体更新改造能否提升区域品质,吸引高端企业,鼓励高素质人才入驻,形成职住平衡的核心区。

高密度人口不一定形成高的经济贡献度,关键是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是否发展起来。随着现代技术和材料的发展,高层、超高层越来越需要加强空中楼层间的联系,多栋高层、超高层建筑组合构成立体城市,正在成为未来的探索趋势。

深圳腾讯滨海大厦深圳腾讯滨海大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