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斗老师的讲课内容

 阿韦lnqnrtx8tt 2019-04-11

   当代扫街色彩与黑白的运用    

街拍是以拍摄当下社会生活状态与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社会普遍现象的一种记录,可以是批判,可以是讽刺,可以从那些人;事;物中找到有趣的小情小事,重新诠释它们,并且告诉别人这么平凡如你、我、他中的小故事,这就是我们扫街的目的。

那么由于大家受以前大师们的扫街照片影响。当时还没有彩色胶片,所以当时都是黑白记录。没有办法,我今天只讲街拍而不是其他摄影题材。

那么我们先从彩色与黑白的特点和表现去了解一点知识点:我们先了解一下彩色:彩色的中心要点是色彩,第一:色彩是现实的,现实生活中的色彩就是客观存在的,直接的。第二:色彩也是观念的。彩色是有代表性的,但在中西方对色彩的认知是有差异的,比方红色:在西方红色可以代表负债,危险,恐怖……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生机,阳光,喜庆,幸福,热烈,运气等美好事物的象征与寓意,因为这是不同文化的起源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审美趣味,思维方式,文化体系不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颜色词义的影响是有其独特的理解,因此对色彩的认知和表达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黑白:中国的黑与白,是一种写意精神,强调它的抒发性,书写性,偶然性,也是对文化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是一种“精神志向”。在中国的认知中,白色是“无”,然而白色带给心里的视觉作用是无声,静寂,沉寂。黑色具有很强的覆盖包容的品性,用中国道学去理解黑就是白,白就是黑。但在街拍的实践中。大部分是纪实的,而有些拍摄是带纪实观念的,通过纪实去代表拍摄者内心要的东西。有一种带观念的表达,所以在当下的街拍摄影实践中,纪实性为主的我们客观所见的现实本身就是彩色的,那我们就应该用跟直接的去记录拍摄。但如果你想在纪实观念上去表达演绎可以用黑白更能够抽离出你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如果色彩色块的合理运用也更能够强力的去表达。但色彩的把控更难。但好的黑白观念表达也很难,情感的表达不管是色彩还是黑白都可以,色彩可能会更强力。黑白可能会内敛,含蓄。见仁见智吧。

在上个星期四,我们聊到街头纪实与纪实观念这一词,没有去深入探究与区分,其实是留在今天要接的话题,也就是想聊聊“怎么从纯纪实摄影来过度到纪实观念摄影”。

我们可以先从字典上去理解一下观念这个词汇所代表的什么?-------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儿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物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简单来理解:观就是看,念就是思想形成的内容。二个字连在一起就是:通过观看形成自我认知的思想与观点。那么说到这里有一个摄影家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拍摄【美国人】的瑞士人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Frank),当他拍摄完【美国人】之后并且作品发表后,被定为新纪实摄影最伟大的旗手,他在1958年,去美国旅行中拍摄的两万七多张底片中选取了83张编成的名为《美国人》的摄影集,被称为现代观念摄影的“圣经”。让我们先看看他的照片,他以全新的视觉语言,颠覆了前人纪实摄影的手法,用不协调的构图,游移不定的内涵,讽刺,怜悯,思考人的孤独,物的冰冷,真实展现了那个时代浮躁的美国,焦虑的美国人。他从现实的人们社会活动中抽离出他对美国及美国人的另一种真实,但所有的这些真实的背后,那就是根本没有真实。无头的吹号手。更是一种讽刺。图片元素:美国国旗,大号,无头。说完罗伯特·弗兰克,那还有一位。

说完罗伯特·弗兰克,那还有一位。摄影家汉斯·艾克尔布姆描述的是关于过去、现在以及(很可能是)将来世界的大都市。作品中,三座城市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古典的世界是巴黎,发展中的世界在上海,纽约则介于两者之间。对这样三个城市的一瞥,足以感知当代大都市的方方面面。画面给我们带来的参数,或者从地形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了影像中真实的人物,独特的个性化的观察结果——男人身穿条纹衬衫,女人带着购物包……摄影家只是想通过这些城市的对照,以栅格的分割组合,带给我们更多深思熟虑的东西。创造了一种类型学的典范。就是这样的对比手法。那么再进另外一个摄影师,荷兰摄影家雷尼尔·杰里森(Reinier Gerritsen),他用局限的空间去表现一个公众群体与个人的关系,把不同阶层的人在局限的空间里去窥探人性。摄影家将这样的纪实称之为构成的纪实(或者说照片是通过故意的重构之后的纪实),这不是说数码技术的运用在纪实摄影中有了合法性,但是至少提出了面对社会空间纪实的另一种可能。这些画面试图让我们深入思考空间的可能和群体中的个体,关于纪实影像如何进入后纪实摄影的年代,以及当代摄影的种种可能。所以有想在摄影上的你有所追求,必须去看摄影一路发展而来的历史书籍,好在从摄影术开始到现在只有短短的180年,去认识当代摄影是我们必修的课程。而当代摄影也就从60年代开始。今天就这些,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启发。


4月18日

上周我聊到玩摄影要看摄影史。以后我会适时整理介绍在各时期的摄影大师,来了解一些各时期的人物介绍与他们的作品。

那今天我来介绍一位布列松都要称之为他是老师的早期街头摄影师,也是称之为大师的老师:安德烈.柯特兹

先来看看布列松在写信给德烈.柯特兹是怎么说的:“安德烈您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我以身为您的学生为荣。”

虽然柯特兹并没有教过布列松,在这之前他们也没有特别的交情,但布列松这样讲,说明柯特兹的照片影响启发到了布列松。

 因为他从1912年就开始走上街头,所以后人称之为“开创新纪实摄影的拓荒者”’。

并且安德烈·柯特兹是在1925年第一批徕卡35毫米相机问世后,最早使用小型相机走街串巷捕捉影像的摄影家之一, 他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未被耸动的题材吸引,也未对高超的主题有过向往。至始至终只对平凡的街头人生,情有独钟。而布列松开始是搞绘画的,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虽然布列松的成就比他大,并且被摄影人曾评价:摄影家布列松是摄影史上的一道门,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只要想走这条路,就会打他的门下经过,但搞摄影人都多会从前人的作品中去学习,所以安德烈.柯特兹他的作品,影响了包括布列松、曼雷、卡帕在内的众多大师。但搞摄影人都多会从前人的作品中去学习,所以安德烈.柯特兹他的作品,影响了包括布列松、曼雷、卡帕在内的众多大师。柯就是参照这几何图像,把画面安排的非常工整,世界是无序的、杂乱无章的,但直觉敏感的他,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却构成了有序的世界。

他的作品随意自然,却处处体现着简单的几何之美,充满了诗意和韵律,更是开启了他摄影创作的黄金时代。

在巴黎,柯特兹结识了众多的艺术家,其中就包括后来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 蒙德里安。

在蒙德里安的家,他创作了一系列现在看来普通,在当时却极为先进的作品,将线条、明暗和几何结构从普通的生活画面中截取了出来,下面这幅《蒙德里安的烟斗和眼镜》以近40万美金的价格被藏家收藏。他的作品,处处体现着摄影师敏锐的观察力。他的街拍作品,除了巧妙的几何构图,还常常需要耐心的等待,以拍摄到丝毫不差的精彩一刻,43岁是柯特兹人生的转折点。他不顾朋友的劝告,决定离开巴黎前往美国,去履行一个工作合同。但合约中止后,他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也回不了法国。在巴黎被尊为大师的它,在美国却不受重视,变得默默无闻。当时美国的摄影界只懂得技术至上的纪录性照片,而不懂表达性的创作摄影,根本没有美术馆邀请柯特兹办展,虎落平阳的柯特兹,迫于生计的到《LIFE》杂志求职,没想到《LIFE》的编辑认为他的照片“说得太多,反倒使意图不够明显。” 柯特兹一气之下,决定一辈子都不愿把作品登在LIFE上。窘迫的他,当时只能靠拍摄家具照片谋生,在漫长的岁月中,柯特兹仍然坚定而孤独的拍摄他直觉观察到的生活片段,并没有因为不被理解而改变自我。直到美国的摄影慢慢走向成熟时,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国度里竞然有这么一位牛逼的人物存在。1964年,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他办了回顾展,一系列的全球展览随之展开,鲜花和掌声再次充斥在柯特兹的身边。每一个曾经经历过孤独的人,看到柯特兹晚年的作品,都会感到深深的共鸣。无论潮流如何改变,他都孤独的坚持着他的摄影哲学,截取着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瞬间。大家记住他:一个大师的老师----安德烈,柯特兹。一个开创新纪实摄影的拓荒者。记住,他是街拍的先驱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