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剧《老中医》热播,翁泉海是中医学派的代表人物,此人物没有具体的原型,但根据当时的背景来看,翁泉海的原型就是孟河医派传人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的结合体。他们四个人是孟河医派名家,都为了孟河中医派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孟河医派之名传遍中国,孟河医派早期代表人物当属费氏家族名医——费伯雄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而言,孟河名声大噪始于费伯雄。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从费伯雄的治失眠方——甲乙归藏汤,领略一下老中医的风采。 为了长寿,你必须睡好 甲乙归藏汤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自在。之所以想成为神仙,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以长生不老。说到长生不老,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位得道高僧,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唐朝和尚玄奘。说起来也比较搞笑,西游记中的妖怪在抓到唐僧之后,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吃到,真是让人看的为他们着急。 自古帝王都希望长命百岁,长生不老。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秦始皇就非常执迷于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遍求天下为寻觅仙方。有个叫徐福的人,告诉秦始皇他亲眼看到在渤海湾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居住着三位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遂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出发寻药。但漂流了很久未见三座仙山,徐福担心无功而返被秦始皇惩戒杀头,遂带领千名童男童女漂流到日本。 事实上,通过饮食、药物、锻炼等方式延长寿命是可行的,但是长生不老药是不可能存在的。有句俗话叫“不求仙方求睡方,不求长生求健康”,说得就是“仙方”“ 长生”是不可求之物,而“睡方”、“ 健康”却是可以实现的。只有休息充足,身体才能健康。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几首治疗失眠的方子,如归脾汤、甘麦大枣汤、半夏秫米汤,还有很多治疗失眠的经方,如酸枣仁汤、柴芩温胆汤、血府逐瘀汤等等。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首晚清名医费伯雄治疗失眠的名方——甲乙归藏汤。方用珍珠母25克、龙齿6克、醋柴胡3克、薄荷叶3克、生地黄18克、当归身6克、酒白芍5克、丹参6克、柏子仁6克、合欢花6克、沉香1.5克、红枣10克、夜交藤12克,用于治疗热瘀互结肝胆,肝胆之气游离于外,魂不守舍,故而不寐。该方所治病患身无他苦,饮食如常,唯彻夜不眠,间日轻重,如发疟然。左关脉独见弦脉,余部平平。 临床上,肝性不寐较为多见。睡不好觉时间一久可引起焦虑抑郁,而焦虑抑郁反过来又可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坏,整个发病过程伴有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耗伤阴血等证候。因此,该方适用于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时睡时醒、彻夜难眠、睡眠梦多等。此方不仅可以治疗失眠,也是治疗抑郁症的良方。之所以称之为“甲乙归藏汤”,是因为甲为甲木属肝,乙为乙木属胆,归藏即归于肝脏。因为肝为血海,主藏魂,甲乙归藏汤就是将肝胆之气血归于肝脏,使魂归于肝,则不寐自除。 作者画像 费伯雄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书室名“留云山馆”。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至咸丰(1851~1861)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 费伯雄 综观费氏医学思想,以“醇正”、“缓和”为特色。其学术源于历代各家学术,由博返约,取各家之长补偏救弊。《清史稿》有传,评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最著。”其子孙继承家学,以医名世。孟氏费氏作为著名医学世家和学术流派蜚声进代医坛。 费氏几十年行医生涯积累了丰富的临征经验,平素治学颇多心得,乃着手著书立说。他认为医学发展至今芜杂已极,必须执简驭繁救弊纠偏,以使后学者一归醇正。为此,他投入一生精力孜孜不倦地摸索,一切从临诊实际出发,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参杂门户偏见,努力探求立论平允不偏的醇正医学。笔耕数载终于完成《医醇》书稿(共24卷),并付刊刻,不料此书文稿连同藏扳一并毁于咸丰年间一场战火。此时,费氏避太平天国战乱于古延陵之寓斋(在苏北泰兴县五圩里),复患脚疾步履艰难,终日坐卧室中,值此闲遐时日,潜心著述,追忆往昔著作内容,随笔录出。撰成《医醇剩义》4卷。书成于同治二年(1863年),刻印之后盛行于世。嗣后又撰《医方论》4卷(1865年)。 丁甘仁著《诊余集》序中云:“吾虽医药之盛甲天下,而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孟河名医辈出,当首推费伯雄。 |
|
来自: 彼案 > 《失眠嗜睡.更年期.干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