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瞬间掌握十个摄影构图小技巧

 昵称QAb6ICvc 2019-04-11

作者微博:@宋恩庭

无论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它的存在,“构图”是每个人按下快门前,都会需要面对的视觉属性。一张照片的构图,决定了什么东西会出现在照片里,这些东西的大小、位置、角度,都会帮助或阻挡最终画面所要呈现的故事和情感。

以下是我前阵子在台南的一次人文拍摄中,所总结的十个构图技巧。这十个技巧帮助我更有效的记录当下看到的故事和情感。

比如说现在,写文案我都让自己时刻保持帅的状态:熏香、乱乱的发型、宽松有型的居家服、洒脱又不失文雅的坐姿,无论用什么办法,总要能让自己保持最帅的状态和轻松的心情。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这是最常被忽略,却也是影响我们创作输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随时保持最帅状态

好了,领悟完宋叔这次拍摄技巧50%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继续学习剩下的50%了。

当我第一次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往往会先放下相机,放下所有偏见(尽管这是件不可能的事),认真的感受当下的所有,像海绵一样完全的吸收。除了感受身外环境,我也会留心观察自己内心的情感,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反射着环境的变化,仔细聆听它,就能对环境有更深的认识。闭上眼,深呼吸,我感觉到的是冷还是热?是温暖还是寂寞?是激荡还是平静?是希望还是绝望?是压抑还是解放?是吵杂还是宁静?如果要用颜色来表达,它会是什么颜色?

找到最初接觸的那份情感,記住它。

以这次的拍摄做例子,我身在台南的一间老宅。我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相当的老旧,有点孤单,但是却又不失温暖。台南有非常多的老宅,宅子里经常会囤着一些老人们不愿意丢弃的小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非常陌生混乱,可是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们却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物件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小故事。这些东西,都是两代人故事传承的桥梁,能借此机会将这些画面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感觉就像是和过去进行了一番对话,十分的珍贵。

有组织的混乱是我感受的第一个冲击

卧房里的各种摆设

经过技巧二所提到的情感找寻,下一步就是思考要如何把这份情感呈现出来。呈现的方式,我会在环境里选一个吸引我的视觉元素,专注用它来纪录这份情感。

我环绕老宅时,最吸引我的视觉元素就是卧房的光。自然光从老窗户洒在房间里的渐层,特别是光打在装衣服的塑料袋上,由浅绿到深绿的这种过度,我觉得很美。所以接下来的挑战就是,我要如何用眼前的这个画面来表达这种有点孤单又不失温暖的故事感?

光线渐层述说着老宅的故事

在试图捕捉上面提到的光线渐层时,我通常都会把相机的曝光补偿刻意压低,不让画面有任何曝光的机会,因为现在的后期技术能允许我们很容易把偏暗的画面调亮,却无法拯救曝光。完全黑或完全曝光都救不回来,但是当一张照片在大部分有日光的时候,把曝光补偿设在中间正常值会更容易曝光。所以根据当时的光线情况,我把曝光补偿设在了-3,保留了大部分光线的细节。

一般曝光补偿在相机上的设置处

佳能相机的曝光补偿设定界面

当我继续探索这个房间的时候发现,房主人的储物柜非常特别,每个柜子都用纸写好了备注,然后用透明胶带粘好。晕染的字迹,胶带的黑色旧痕迹,储物柜上的缺口,不仅仅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更让我感受到這位老人是多么用心,细心的对待自己的生活。

我该如何用镜头来呈现这种质感呢?通常我会水平面正着照,这样焦点会放在眼前物件的内容上。为了能尽量不造成线条的扭曲,我除了会看相机水平线的提示以外,也会在拍摄时避免使用广角镜。

使用广角的镜头,相机角度些微的变化就会让线条发生很大的拉扯,造成线条的扭曲,进而影响我专注于眼前物件的能力。拍人时把被摄者的腿放在镜头边缘就是这个缘故:镜头会拉扯线条,让腿看起来更长。所以拍摄这些物件,我选择50mm的镜头(而不是例如广角24mm),会对这种线条的拉扯更加的宽容,镜头角度些微的变化,也不会造成非常多的线条扭曲。

水平面正着照减少线条的扭曲

这点我觉得很重要。有些拍摄的手法很酷,对于视觉上的冲击也很大,例如玩弄物件大小的反差,线条交错的不平衡等。但是我发现,一张技术上有趣的照片,纵使能带给我很大的视觉快感,却很少能让我印象深刻,或激起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当然,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我研究一项技术久了,看到它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还是会很嗨,但是我身边不懂摄影的朋友可能就只能一头雾水,看我一个人在那边自嗨。

所以是的,有时候某种镜头或特效真的很酷,但是无论你采用什么拍摄方式,都记得不要让摄影手法阻挡故事的呈现,除非观众就你一个,拍的让自己爽,那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破规则。

不让摄影手法阻挡故事的呈现

相片之所以有趣,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有前景与后景之间的差异。前景,中景,后景的存在会让我们的眼睛感觉到视觉空间的延伸,可是当相机和主题之间没有前景后景的区分时,有什么办法能既不影响主题,又能让画面有趣起来呢?

如果我们留意拍照时身边的环境时,会发现往往会有一些比较容易获得的物件,可以帮助我们在摄影时用作前景和后景的分割。把它们摆在主题前面或旁边,能有效的把观看者的视觉导向主题,制造出空间的深度。

例如在这个老宅里的新式热水器,我把在它附近的衣服和塑料袋拿来遮挡部份的镜头画面,不仅可以用这个当框架,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热水器上,这些物件本身也成为画面里原本没有的前景,让整张照片有空间的延伸。

前后景的分割让主题更明确

镜头的光圈开的越大,或者焦距越长,越能模糊化前景的遮挡物。我们再回到技巧七那个热水器的例子,当时我用的是50mm f1.8的镜头,虽然我和你说我用了衣服和塑料袋做了画面的前景,但是你估计是看不出来的,看到的也就是两块不知道是什么的咖啡色物件。这就是大光圈虚化物件的能力。

那为什么我要虚化衣服和塑料袋呢?因为在我想表达的画面里,热水器前面是什么对我来说不重要,它并不会加强我想要说的故事。我要的纯粹就是让观看者知道前面有个东西,框住热水器,然后加深观看者和热水器之间的空间深度。

虚化后的前景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我在技巧九这里要把焦点暂时带回技巧五所提到的柜子。还记得我在技巧五为了能把观看的注意力集中在柜子上的细节,那些晕染的字迹,胶带的黑色旧痕迹,储物柜上的缺口等,我选择水平面正着构图,这样还可以避免镜头对线条带来的扭曲。

这个方式虽然能让柜子被照的很清楚,但难免会让整张照片看起来乏味无趣,因为它既没有前后景的分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光线反差。这时,如果我们能有一块布,就可以利用大光圈的镜头把这块布虚化,制造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自然晕影。这里你可以发现这其实是技巧七和技巧八的合并应用,利用被大光圈虚化的前景遮挡物,来增加画面的质感。

利用衬衫做遮挡,盖在镜头前来调整晕影

这个与后期的晕影不一样在于能自由选择晕影的形状和颜色。以上面提到的柜子为例,我利用床上的衬衫做遮挡,盖在镜头前调整衣服的位置,让衣服好像挡住了镜头,又好像没有。衬衫本身有一定的厚薄层次,所以会在照片上产生非常自然的过度。

使用遮挡物前

使用遮挡物后,画面出现自然的晕影

自然的晕影增加了画面的质感和层次

另外两个例子就是我在老宅的厨房拍的照片。与其就这样把厨房照个赤裸裸,我在下面的第一张照片放了一个削萝卜皮的板子在画面右边;在第二张照片里,我在左边加了打蛋器,右边加了塑料袋。可以发现它完全看不出是这些厨房常见的器具,看到的只是增加画面质感和层次的晕影。

右边放了一个削萝卜的板子

左边加了个打蛋器;右边加了塑料袋

我今天因为摄影的缘故,有了一个认识台南老宅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个摄影的机会,更是一个和过去展开一次交流的机会。透过和民宅主人聊天,透过房子里各式各样的标签,我试图了解在当时的物资和文化背景下,他是为什么会做他所做的这些摆设、这些组织方式。这是一段很美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我们虽然手上有相机,但是不能忘记我们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一位摄影者。

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每次的拍摄,都是了解一个故事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