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炮王

 烟_灰_灰 2019-04-11

明末战争多炮战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压根就没想守北京。

他们撤出北京后向西退却,刚在山海关获胜的清军则进入北京休整。山东、河南两省的官绅、土贼处于群龙无首,徘徊观望之际。

然而南明弘光朝廷尽管兵强马壮又有所谓正统名号,却文恬武嬉,不思进取,只是一厢情愿地“借虏平寇”,不敢北上接管山东,任由根基不稳的满人轻松地拿下了山东。

清兵本想之后分兵两路,一路西进讨伐大顺,一路南下进攻南明。然而清廷出兵前,大顺军已经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活动,大破当地清军,逼迫清军集中兵力西进对付大顺。这样山东、河南东部便留出了破绽,可是南明朝廷仍然没有趁机北上收复失地,而是畏敌如虎,坐视清廷集中兵力西进。

等到1645年初,清军与大顺军在潼关已激战正酣。尽管大顺军初战不利,但清军还是没有妄动,直到红衣大炮运来才进逼潼关口。面对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清军的办法就是用大炮轰击。

果然,大炮到来后三日,战局就有利于清军。转天,大顺潼关守将马世耀实在扛不住了,向清军投降。潼关战役十三天,清军却在红衣大炮到来的四天后就取得了胜利,大炮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要知道潼关的大顺守军已经是意志相当顽强了,这才能在大炮抵达后还能坚守四天。马世耀投降也并非本心,他在投降当日发密信给李自成,称自己假意投降,请李自成引兵前来潼关里应外合打败清军。然而密信被清军截获,清军设下埋伏将七千余名大顺军将士全部屠杀。

很多人对清军的刻板印象就是娴于弓马,而在热兵器领域十分落后。至少在清初,这一刻板印象并不正确。清初一系列战争中,特别是在攻城战中,大炮往往是清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比如在延安与肤施的大顺军成犄角之势,清军分兵围攻二十余日都打不下来,就佯攻肤施,突然用大炮轰击延安,大顺军抵挡不住而败退。清军攻打扬州时,也用红衣大炮轰塌城墙,扬州很快就陷落了。面对顽强的江阴,清军集中大炮轰击江阴城东北角,城墙崩塌,清军蜂拥而上,江阴失守。广东高明县,清军也是用大炮火药轰倒城墙后,冲入城内。姜瓖反清,清军再入山西,用大炮攻破汾州、太谷。清军在福建与郑成功军交战,在大炮帮助下攻破闽安镇。

北方少数民族往往对坚固的城防一筹莫展,但在学会使用大炮后,原本对他们来说坚不可摧的城墙也更容易被打破,很多攻城战变成了“扫清外围-僵持等大炮-大炮轰城-城破-一拥而上”的流程。

明末清初,西方热兵器一开始比中国要先进,但差距不大,而且随着明末战争烈度的加剧,交战各方都迅速学会并改进了从西方流传过来的热兵器,热兵器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我们在《大明实亡于绿化?》中提到的1647年葡萄牙雇佣兵在桂林帮助南明守城,击退了清军。值得一提的是,司礼监太监庞天寿主持铸造的大炮轰击清军,迫使清军撤退。

在你死我活的战争面前,各方对高效的热兵器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

迅速掌握西方那一套

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葡萄牙人找到了绕过好望角通向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的航路。他们以及其他欧洲列强在这些地区的出现,影响了这些地区原本的历史走向。除了殖民侵略和商贸活动,葡萄牙人的到来还通过技术扩散对这些地区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火绳枪传入日本,立即就在日本战国时期有了用武之地,到十六世纪八十年代,火枪手在最强大的日本军队中已经占三分之一。而与日本战国时代相近,但更默默无闻的缅甸各民族的战争,同样十分激烈,最终一统缅甸的东吁王朝的军队里就有葡萄牙雇佣兵。

中国也在明朝中期认识到了葡萄牙热兵器的威力。

《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提到,宁王朱宸濠早在1518年就买了葡萄牙火炮筹划叛乱。致力于平叛的王守仁则得到了林俊送来的葡萄牙火炮。王守仁为了嘉奖林俊,还赋诗一首:

佛郎机,谁所为?截取比干肠,裹以鸱夷皮;苌弘之血衅不足,睢阳之怒恨有遗。老臣忠愤寄所泄,震惊百里贼胆披。徒请尚方剑,空闻鲁阳挥。段公笏板不在兹,佛郎机,谁所为?

“佛郎机”三个字放在一堆中国古代典故里面,读多了也就没有违和感了……从这首诗里也能读出王守仁对葡萄牙热兵器的赞叹之情。

考虑到葡萄牙在1511年才占领马六甲,技术扩散的速度确实很快。谁说中国的儒家知识分子不擅长学习新技术?

但放在更大的范围看,明朝承平日久,只有在一线作战的人才实地了解从海外传来的热兵器的先进性,并想大力推广。王守仁是如此,活跃在东南沿海抗倭前线的戚继光也是如此。在《纪效新书》里,他还描述了如何用火绳枪进行轮射:

贼至小百步,听本总放铳一个,每掌号一声,鸟铳放一层;连掌号五次,五层俱放。毕,听点鼓,一哨缓行,出鸟铳前。听擂鼓,吹天鹅声,呐喊,方才交锋。

为了保证在实战中轮射能够很好地应用,戚继光还十分注重日常训练。有不少外国史学家也承认,戚继光的轮射技术起码比欧洲要早出现七十年。

在遭受日本入侵之后,朝鲜痛定思痛,也开始学习将鸟铳应用于军队,依照的就是戚继光的军事著作。他们学会了轮射技术,并在后来与后金的交战中应用,让后金留下了朝鲜人擅长鸟铳战术的心理阴影。

清朝是热兵器后起之秀

其实明朝的一线官兵也不差,后金崛起之后,明朝在东北前线投入了大量热兵器。据统计, 从1618至1621年三年间发往广宁前线的火器就有各种炮11000余门,各种铳27000余支,大小铜铁佛朗机4000余架,硝、磺、火药共170余万斤,大小铅弹、铁弹约140万发。

萨尔浒之战中,由于天气不利,明军火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也让后金方面对火炮威力认识不足。后来明军调整火炮使用策略,“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依靠城墙固守,用大炮轰击,避开自己野战的短处,而让后金攻城不成。

此时后金仍对火炮威力掉以轻心,于是在宁远之战中,明军“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这种描述过于夸张,“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到。但后金确实在宁远之战中失利了。

多次攻城被大炮轰退后,后金方面痛定思痛,开始想办法学习热兵器。1627年后金入侵朝鲜就强迫朝鲜人为后金教授和打造热兵器。

1630年,后金在永平俘获了精熟热兵器的明军士兵,第二年就有40门红衣大炮被铸造出来。第二年后金进攻大凌河城,就携这些火炮,轰塌大凌河城炮台。长期围困后明将祖大寿出降,原本援救祖大寿的孔有德兵变叛逃投降后金,带去了很多精熟热兵器使用的士兵,让后金热兵器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一旦后金方面掌握热兵器,形势对明朝就很不利了。本来明军在野战上就很吃亏,不得不固守坚城,在城上用大炮轰击来取胜。而掌握了火炮的后金,面对不会移动的巨型城堡,开炮的命令下得更容易,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座要塞。

后来满清入关前后不少攻城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用大炮取胜,这在上文中都有提及。

入关后,清朝还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战争状态,在热兵器的研发和利用方面仍没有松懈。为了镇压三藩叛乱, 康熙下令尼德兰人南怀仁试制新式火炮。南怀仁在几年中, 督制了440门火炮,并培训了200多名炮手。

除了用于国内平叛,热兵器也被清廷用于对抗东北方面的俄国人入侵。1654年和1658年,俄军在黑龙江流域遭遇了清军和朝鲜联军,这两次冲突都以俄军被击败撤退而告终。

几十年后,俄国殖民黑龙江流域建立雅克萨城,1685年清军动用中轻型火炮一百到一百五十门,大威力攻城火炮四十到五十门攻打雅克萨城,打得俄军出城投降。一年后俄军卷土重来,修建了更坚固的城防,可能在据点建成了棱堡,守城方火力交叉覆盖大增,对炮弹的侧弹能力也得到提高,炮击效果就不佳了。清军后来改变战术,对雅克萨长期围困,才迫使俄军撤退。

从雅克萨之战等清军和俄军在17世纪的冲突来看,清军的热兵器并不落后,但在欧洲先进工事防御热兵器方面办法不多。只是疑似建成棱堡的雅克萨城都已经让清军焦头烂额,只能靠长期围困才取得胜利了。

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

类似棱堡的城防于明末清初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过,但并没有被推广开来,以至于当时交战各方对如何进行棱堡攻防近乎一无所知。东北方向上清军面对俄军如此,东南方向上郑成功进攻荷兰要塞也是如此。

郑成功攻打荷兰在台湾的据点热兰遮城的时候,有着二十比一的兵力优势。郑成功的炮手发炮也很精准,但荷兰人利用突出的棱堡形成了反击的优势火力点,给郑成功造成了巨大损失。而郑成功的炮击只是毁了荷兰人几座房子,打掉几个城垛,以及在城墙上多几个弹坑而已。

郑成功同样打算长期围困热兰遮城,可是热兰遮城靠海,荷兰人只要派船去求援,就会有补给和援兵到来。直到城内有人叛逃到郑成功一方,才教会郑成功广建互相照应的炮阵,摧毁热兰遮城的棱堡,迫使荷兰总督投降。

欧洲人另一项技术优势则是在航海技术上。荷兰舰船能够逆风航行,让中国舰船难以追及,再加上重型火炮,就把郑家军远远甩在后面了。

其实很容易就能发现,棱堡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是欧洲人把霸权推行到世界各地的利器,前者保证很少量的欧洲人就能固守远离本土的殖民据点,后者能让欧洲人把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获得无与伦比的机动性。除此之外,中国人在17世纪的热兵器技术上并不吃亏。

而中国军事技术后来的落后,和清朝在度过入关后的危机后承平日久有关系。准噶尔战争结束后,1760年到1830年,清朝的战争频率很低,像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等,尽管影响也很大,但只是内部的低军事科技碰撞,对推动军队改革没有什么作用。

长久的和平给清廷带来的不仅是武器进步停滞不前,就连原有的战备都逐渐荒废了。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清朝士兵的家眷都住在军营附近,执行任务如今天的警察,生活也像今天的警察一样上班下班。除了行军打仗之外,军营并不开火,士兵皆回家吃饭。一旦演操执勤来不及回家,家眷们便送饭前往”。而且给士兵的补助很低,迫使士兵在执勤之余替人打小工、做小买卖、租种田地过活。

在外国观察者眼里,清军士兵准备不充分、缺乏训练、衣着破旧,就连剑都生锈了。冷兵器都保养不好,就更别指望清军发展热兵器了——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前膛炮还是17世纪的古董。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正是清廷保证了长久的和平,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军事危机倒逼清朝的武器进步,这个观点与《所谓革命,都是被逼出来的》的观点十分类似——不到千难万难的时候,人类总是懒得进步。从这个侧面来说,我们还得说清朝皇室在巅峰时期至少在处理内务上并不差。

《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则以不多的篇幅提到了科学是另一个让欧洲在这段漫长和平年代在武器方面超过中国的因素。不过这本书也坦承,在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之后,中国科学领域加速追赶世界领先水平。

只要有需求,技术扩散是挡也挡不住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必过于担心中国的科技进步水平,同样的,也不要过分嘲笑某些落后国家——只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不断摸索办法去进步,适合的发展路子总会找到的,各国人类智商差别并不大。

本回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