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的标志在大陆客看来,就是莒光楼和“毋忘在莒”刻石了。耗资新台币百万的莒光楼源自古代记功的麒麟阁,意为英雄楼,1953年完工,由沈学海设计。 该楼仿古外形,高三层,十字脊屋顶源自紫禁城角楼,中间为大礼堂。莒光楼三字出自18岁士兵赖生明之手,此人在1950年大担岛作战期间穿越我军阵地、向被分隔的蒋军传令,因而立功。胡琏特意请其题字,以彰显其官兵平等风度。 大担岛一役我军依旧铩羽,准备良久的精兵强将居然被数量较弱的守军击败,实在匪夷所思。该岛孤悬于外,距离小金门较近,即使我军攻下也无力防守,海上根本无法补给,不明白为什么我军要发动这样的攻击,好似一次迪厄普式的试探,结果徒增国军志气。 两侧楼道设置展板,昔日展示历次金门作战的蒋军立功官兵事迹,现在内容变为金门风情展,以及金门三宝(金门商战大获全胜是不争事实)的宣传橱窗。 楼顶陈列室为胡琏生平介绍,内设其生前所获青天白日章,一度被大陆客盗走,此举纯属经济利益驱动,终究不太光彩。展品中还有门券,看来一度也曾收费参观。 我们乘着雨夜摸近莒光楼,本来只想外观罢了,不料门还未关,就进去观光。事后闻知,胡琏遗愿是“魂依莒光楼”,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APEC期间赴粤,明日起休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