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叶白三叶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原产欧洲,目前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 1.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能抗-20℃以下低温 2. 在贫瘠的新垦土地上是很好的先锋牧草,能生长在粉砂壤和粘壤土地 3. 能耐阴、耐淹、不耐盐碱 4. 繁殖力和竞争力很强,是建立放牧草场和补播改良草地的最优良草种 5. 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20%以上 6. 四季青绿,可常年补充青绿饲草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宜早,秋播更好。 2. 单播时可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时条播散播均可。 3. 整地宜精细,覆土不超过1厘米 4. 新垦的贫瘠土地,播种时应每亩施用厩肥1000公斤或磷肥20-25公斤。 5. 第一次播种的土壤,有条件应接种根瘤菌或用种过三叶草的土壤拌种 6. 建立白三叶放牧草地,可与优良禾草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混播。 收获与利用 1. 放牧或刈割均可,每亩可收鲜草3000-5000公斤。亦可青储、晒制干草 2. 为各类草食家畜所喜食,放牧高产奶牛可获得营养的65%,饲喂肉牛、肉羊不需要补饲即可达肥育之目的。 红三叶红三叶为豆科三叶草属植物,原产小亚细亚及西欧。现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为短期多年生豆科牧草,平均寿命6-10年。 其主要特点有: 1.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地区生长最为适宜 2. 种植在土质肥沃、富含钙质的黏土土壤最为相宜。喜中性和微酸性土壤 3. 耐湿不耐旱,不耐盐碱 4. 适合性好,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16%以上 5. 四季青绿,刈牧均可,以刈割为佳。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多在三月,秋播多在九月,以秋播为好 2. 整地宜精细,要注意排水 3. 土地过于贫瘠应施基肥。每亩可施厩肥1000公斤或混钙镁磷肥20-50公斤 4. 第一次播种红三叶的土地,应接种根瘤菌或用种过三叶草地的土壤拌种,无条件者,也可直接播种。 5. 播种方式以窄行条播为好,行距20-30厘米,覆土深度1-2厘米 收获与利用 产草量:早春播种当年可刈割2-3次,每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或更高。 利用:用以青饲、放牧、制青干草或作青饲料都很适宜。为牛、羊、猪、畜、鱼等家畜所喜食。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世界上誉为牧草之王。 它的主要优点是: 1. 适用性广,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生长 2. 产量高而稳,一年可以刈割3-4次,亩产青草3000-4000公斤,高者达5000公斤,利用年限5-8年 3. 饲料价值高,粗蛋白含量高达23%,可代替部分精料 4. 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5. 用途广,不仅可饲用,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蜜源作物,幼嫩茎叶还可以作蔬菜食用,各种畜禽均喜食。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播种前要翻耕、耙地,使之平整、精细,并施足基肥。 2. 播种:以条播为好,收种用行距20厘米,收草用30厘米,播深不超过1-1.5厘米,播期宜秋播,播种量每亩1.0-1.5公斤。 3.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水、排水、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等 4. 利用:苜蓿用于放牧、青饲、调制干草、青储和干草粉都属于上等饲料 多年生黑麦草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喜温良,湿润气候,我国南方、华北、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生长速度快,株高达1米以上。适口性好,可饲喂多种畜禽及鱼类,粗蛋白质含量达9.2%,可多次刈割,年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绿期长,一次种植可利用5年以上,是解决春冬季节青饲料草缺乏的优良牧草。 栽培利用技术要点 1. 整地要精细,有条件的要施足底肥 2. 春秋均可播种,春播3-4月上旬,以早秋9月初播种最好 3. 播种量:每亩1.5-2公斤,条播为宜,行距20-30厘米,覆土1厘米,混播比例为:苜蓿1公斤+750克黑麦草;红三叶850克+黑麦草950克 4. 苗高10厘米左右应进行中耕,除杂草,施追肥。 刈割:晒制干草盛花期刈割为宜,收鲜草两次刈割间隔3-4周,留茬5-8厘米,以利再生。 多花黑麦草多花黑麦草又名意大利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大面积栽培。草质好,柔嫩多汁,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及鱼类所喜食,生长迅速。秋播次年可刈割4-5次,亩产鲜草5000-7000公斤。喜土壤或沙壤土,在肥沃、土层深厚的地方生长极为茂盛,产量很高。 栽培技术要点: 1.较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施足底肥,每亩用厩肥1000公斤 2.播种:宜秋播,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条播为好,行距15-25厘米,播深2厘米。每亩用种量1.5-2公斤,亦可与红、白三叶草等混播。 3.播种后应保持地表湿润,一周齐苗,幼苗期除杂草一次 收获利用 当草高30厘米以上即可刈割,每次刈割留茬5厘米,有条件的刈割后可以施氮肥以加快生长,提高产草量。 来源丨农场主十 |
|
来自: HJMZJHHKNHKY > 《苜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