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斯·帕尔多演奏《戈雅之画》 光音读书会课程指南 浅谈格拉纳多斯及其钢琴套曲《戈雅之画》 导读:格拉纳多斯是西班牙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其音乐创作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色彩和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在充满了动荡和不安的20世纪音乐史上,格拉纳多斯的音乐有如一缕清风,其最杰出的作品《戈雅之画》,被人誉为:“最清新的光亮和空气。” 本文作者张芳。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1867~1916)是西班牙民族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曾学习过钢琴及作曲。1889年,格拉纳多斯在巴塞罗那出版了使他获得了国际声望的西班牙组曲。他创作的作品范围除了钢琴作品外还包括室内乐、声乐、歌剧、交响诗等作品。同时,格拉纳多斯还是一名卓越的音乐教育家。1900年创办了巴塞罗那古典音乐协会。1901年,创立了格拉纳多斯音乐学院,并亲自主持教务直至去世。 在格拉纳多斯所处的19世纪,正是意大利的歌剧与德、奥等国的器乐音乐主导着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时期,在西班牙、法国、挪威和俄国,浪漫主义的精神却以另一种方式绽放着自身的光彩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这种精神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各自国家、民族特色及艺术特点的音乐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民族乐派,它开创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史上的又一次繁荣,此时的西班牙音乐也迎来了继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第二次鼎盛时期。 18世纪的西班牙由于政治不稳定,加之连年的战争使西班牙民族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其文化与艺术也失去了重要的地位。虽然当时“在外人看来,西班牙音乐史似乎是意大利音乐在西班牙的历史”,但是,这并不表示西班牙的音乐文化停滞不前,正如《西班牙的音乐》(The Musicof Spain)一书的作者契斯(Gibert Chase)所说:它好像流入地下的河水,在地下流了一段路程,如今又冒出地面,并且夹带着充沛的活力与生命力。19世纪初,随着国内民族革命运动的兴起,西班牙音乐也获得了发展。此时的西班牙音乐既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精湛的复调技法,又保留了西班牙独特的风格;即借鉴了许多音乐体裁,又创作了大量的西班牙特有的音乐形式。随后,民族乐派的产生以它特有的方式延续着西班牙音乐的生命力,在音乐中出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当时著名的作曲家费利佩·佩德雷尔(Felipe Pedrell,1841~1922)被视为西班牙民族音乐之父,他影响了整个西班牙音乐的创作风格,以西班牙特有的文化传统为这个国度写下美好的纪录。他培养出了对近代西班牙音乐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著名的学生:阿尔贝尼兹、格拉纳多斯和法雅。他们是西班牙“民族音乐的新开拓者,用西班牙音乐的特色博得世界的赞赏”。佩德雷尔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专业修养三方面,指引格拉纳多斯学习西班牙数百年来民间音乐中宝贵的素材,认识当时欧洲音乐最新的发展趋势,尤其强调以美学的观点对西班牙音乐固有的独特价值作一番清晰地了解,他以西班牙民族乐派先驱的教学理念,将格拉纳多斯培养成为一位真正有创造力的音乐家。 1887年,格拉纳多斯去巴黎音乐学院跟当时著名的钢琴教授查尔斯·贝里奥学习,并在钢琴演奏技巧上深受贝里奥的影响。贝里奥强调演奏中的即兴发挥,强烈的感染了格拉纳多斯,并激发了他潜在的才能。他的音乐既有类似肖邦式的热情和温柔,又有他自己独特的、精湛的作曲技法。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大量运用了韵律感极强的西班牙民间舞曲节奏与钢琴技巧的结合。同时,格拉纳多斯还以西班牙独特的地中海人的欢乐,赋予他的钢琴音乐以新的元素。格拉纳多斯的音乐虽然带有一点忧郁色彩,但它还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喜悦的情绪。他运用他天才的创作技法将这种情绪升华为更深层的感情表露。他的作品内涵丰富、优美典雅,多取材于西班牙民间风情,风格浪漫。创作中大量融入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特色,每个国家的民间音乐中都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旋律和节奏。一旦熟悉了西班牙的音乐,每当听到那些以响板和脚跟舞的咔嗒声为标志的令人兴奋的节奏,我们就绝不会误认为它是任何别的音乐。西班牙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汲取了欧洲和北非多种文化艺术的养分,继承了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从古至今西班牙都是以舞蹈闻名。他们的舞蹈节奏丰富而富于变化,在现今西班牙的13个地区、52个省中,就流传有几百种音乐舞蹈形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包括流行于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弗拉门戈舞”、全国都流行的“霍达舞”;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萨尔达纳”;中南部地区的“塞吉迪利亚舞;“发鲁卡”、加地斯地区的“波莱罗”及“凡丹戈舞”等等。还有像探戈舞、阿拉冈涅兹舞、玛拉归纳舞等,这些具有浓郁西班牙地方特色的舞曲,影响着许许多多不同风格的作曲家。 没有任何一种描述可以准确的体现格拉纳多斯的音乐特点,他的作品中既有着永恒的音乐元素同时又带有他自身独特的音乐特点。他的钢琴曲有着特有的西班牙图画色彩,这与格拉纳多斯具有不错的书画才能密切相关。格拉纳多斯曾说过:“我不是音乐家而是一位艺术家”,由此不难了解到格拉纳多斯的音乐创作中能存在那样多的书画与想象空间。并提升其内涵的价值,将之带上国际舞台,使西班牙音乐继续发扬光大。 △拉罗查演奏《戈雅之画》 格拉纳多斯创作的钢琴曲《戈雅之画》(Goyescas)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于1912~1914年间。格拉纳多斯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创作了一集有很大气概和难度的《戈雅之画》。它们是我所作努力的回报。――我爱上了戈雅的心理,他的调色板。”他还写道:“在《戈雅之画》中我企图给予一种个性特征,一种苦涩和优雅的混合物――它们是典型西班牙的:那种突然充满爱和热情的情感,戏剧性和悲惨的,就像在戈雅的作品中所看到的。” 戈雅(Goya,1746~1828)这位曾经为宫廷服务的西班牙绘画大师,总是把贵族们庸俗的一面反映在画布上,除了对所谓上流社会的讽刺,戈雅也诚实地纪录下平民们的生活。格拉那多斯对于戈雅的作品相当推崇,一次他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看过这些描绘庶民生活的风俗画以后深受感动,进而构思其代表作品《戈雅之画》。音乐评论家纽曼曾写道:“格拉纳多斯音乐中的织体――促使你想用手指去抚摸它,如同在极为精致的丝绒上。他的风味除了耳朵听到以外,几乎可以用舌头尝到――弹奏着他的音乐就像欢乐地跋涉在没膝的五光十色的花床中――但始终有着明确的方向,并在我们周围有最清新的光亮和空气。” △路易沙达演奏《戈雅之画》 这部作品由6首小曲组成,标题分别是:第一首《情话》、《窗边的对话》、《灯光下的凡丹戈舞》、《少女与夜莺》、《爱情与死亡》及第六首《尾声――幽灵的小夜曲》,其中以第3首和第4首是最为出色。 《戈雅之画》的副标题是《热恋中的玛霍》。18世纪在马德里下层社会中性格豪爽、喜好斗牛的男性被称为玛霍,打扮时髦的俏丽女性被称为玛哈。组曲给人以即兴的印象,以戈雅一系列画作中玛霍、玛哈们的生活情景为灵感来源,运用西班牙传统的音乐语汇,强烈表现出格拉纳多斯音乐作品的本质精神。 第一首《情话》乐曲建筑在两个不同的主题上,以充满强烈节奏感的前奏展开,象征玛霍登场,其中两个变奏主题取材自与戈雅同时代的西班牙作曲家拉赛那所写的Tonadilla歌曲,西班牙传统霍塔舞曲的三拍子节奏与三连音音型在华丽的装饰下,呈示求爱者热切的心情。 第二首《窗边的对话》,是一首牢房中的爱情二重唱,演奏要求极大的热忱,以微妙的半音阶主题变奏,强调隔窗对话的玛霍与玛哈相互的爱意,充满爱情和悲剧的气氛。钢琴的低音模仿吉他,而旋律则是人声。这对男女之间所拥有的一切在最后充满爱的歌唱主题中表达出来。 第三首《灯光下的凡丹戈舞》,“果”是一种强有力节奏的西班牙舞曲形式,展现出热闹的舞蹈场面。这首凡丹果速度相当慢,在热情而强烈的节奏中,隐藏着一丝神秘的氛围,但自始至终持续着一种有推动力的节奏特点,它有着无可比拟的诱惑力。 第四首《少女与夜莺》,是《戈雅之画》中最著名的乐曲。它是格拉纳多斯最快活的灵感,钢琴文献中最可爱的乐曲之一。它描述玛哈和一个夜莺之间的对话,而夜莺在乐曲结束处以华彩形式出现。最后一页,夜莺突然说起话来。作曲家说:“这是一个妻子的妒忌,而不是一个寡妇的忧伤。”是相当抒情的段落,格拉纳多斯把肖邦式的浪漫唯美融入自己的西班牙血液中,窗前凝思的玛哈在情人离去后发出阵阵的叹息,最后夜莺的声音传来,这种颇具灵性的鸟类似乎以理解了玛哈的命运。 第五首《爱情与死亡》,格拉纳多斯深度触及戈雅画作的阴暗面,是一首具有深刻戏剧性的叙事曲。描述玛哈与濒死的玛霍相拥,两人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前四首乐曲的主题运用变奏形式陆续再现,本曲的主题在此愈发显得凄凉。开始慢的段落中涌动着爱情二重唱的主题,然后将近结尾处有一个极美的长段独白,主题来自前面少女和夜莺的乐曲,最后,音乐描绘玛霍的死亡。音乐要求钢琴家具有飞翔的想象力和对复杂织体的掌握,以及踏板的艺术性运用。作品具有最高度的戏剧性冲击力,在整套乐曲的心理学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第六首《尾声――幽灵的小夜曲》,玛霍的幽灵随着鬼火跳动般的小夜曲现形,热情不减,可惜一切都在黎明钟响后飘散了。全曲的完美结束,在最后的结束部分,音乐暗示着前面几个乐曲的不同主题,教堂的钟敲响了,而幽灵在它怪异的吉他上乱奏着琴弦后消失了。一种鬼怪的气氛包围着听众。 △奥尔夫交响管弦乐团演奏《戈雅之画》 格拉纳多斯是西班牙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在充满了动荡和不安的20世纪音乐史上,格拉纳多斯的音乐有如一缕清风,音乐创作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色彩和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格拉纳多斯最杰出的作品《戈雅之画》极具优美、热情、诗意的写作风格,表现出了他对声音洪亮度和色彩方面极好的感觉,充分展示了他是钢琴才智方面敏锐的探索家。 往期内容:1、听盛玥老师讲解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2、巴拉基列夫与“强力集团”的故事;3、“强力集团”作曲家创作了哪些钢琴作品;4、他是“捷克的格林卡”;4、他家境贫寒,父母却同意他去学习音乐,终于成为勃拉姆斯眼中的“天才”! 5、他是“北欧的肖邦”,他的音乐充满了浓郁的挪威乡土气息;6、到了芬兰,才听懂西贝柳斯;7、他若不出现,英国古典音乐早“脱欧”了;8、“如果我从此不会拉琴,你还会爱我吗”;9、她是“英国诞生的第一位深具潜力的大提琴家”丨杜普蕾的一世琴缘;10、作曲家圣桑为何喜爱滑稽、讽刺的东西;11、福雷钢琴作品欣赏指南;12、解读德彪西的印象音乐世界;13、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音乐风格为何相近;14、谈谈萨蒂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盛玥老师讲解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 “是否有那样一段旋律,它可以让你瞬间热血沸腾,随即又悲痛万分,眼前仿佛有一万种色彩在交织、重叠,却又在你即将要触碰到的那一刹那烟消云散。从1835年到1920年,在这个世界最为动荡不安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在创作上崇尚对主观感情的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突破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音乐结构,用极具个人及民族特色的音乐色彩,谱写了那个动荡年代特有的精神和风格。在未来的一个月直播中我们会听到格林卡、强力五人集团、拉赫马尼诺夫、德沃夏克等等让人熟悉又新奇的旋律与作品。在春夏交替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来顺着世界地图的板块,了解那些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家们是如何传承、创新,继而又带给古典音乐世界什么样的影响吧!”——盛玥 课程直播时间 2019年3月20日-4月14日 每周三/周日晚8:30 授课导师介绍 盛玥 旅美钢琴专业博士 盛玥,波士顿大学钢琴演奏博士(DMA),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于谭小棠教授、Anthony di Bonervantura 教授及Boaz Sharon 教授。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钢琴系任职助理教师。 作为90后青年钢琴演奏家,盛玥的演出足迹遍布全球。2009年赴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音乐节交流演出;2010年参加国家大剧院音乐启蒙系列演出、参与录制中国十大杰出女性作曲家李一冰室内乐作品集,同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音乐会;2012年受邀参与并组织了由中国领事馆主办,在纽约林肯中心、耶鲁大学以及哈佛大学举办的中国艺术文化周演出;2013年受邀参加由波士顿儿童医院举办的慈善义演活动,同年作为Anthony di Bonaventura 关门弟子出演其纪念音乐会,并首演了由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院长Richard Cornell 为Anthony di Bonaventura 教授创作的纪念作品、同时作为Boaz Sharon 教授的助教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举办大师班;2016年受安徽财经大学国家项目高雅艺术进高校的邀请,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赴比利时Braine l’Allend音乐节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2016,2017年7月赴法国巴黎、意大利卢卡参加音乐节并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盛玥不仅在独奏领域崭露头角,同时也在器乐艺术指导和学术研究领域有所发展。她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萨克斯教授、前新英格兰地区铜管协会会长Kenneth Radnofsky 教授长年合作,于2014-15年赴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举办音乐会;2015-16年受上海音乐学院章啸路教授的邀请参加上海国际萨克斯夏令营,与Kenneth Radnofsky、Vincent David等萨克斯大师密切合作。2014年受邀在山西大学举办中美大学音乐教育差异专题讲座;2016年5月其论文《谭盾的钢琴作品——浅析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理论的结合》在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举办讲座。在美留学期间,其音乐会曾多次受到学校官方媒体及当地新闻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