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12月17日今晚报《日知录》舆情雪球

 我执斋 2019-04-11

舆情雪球

王来华
费天亮刻
  舆情和舆论这一对概念是舆情研究的起点和支撑点。一般认为,舆情在先,舆论在后。受到舆情的刺激,舆论大量发生和传播,反过来再次刺激舆情,就会形成更大的舆情和舆论,就像滚雪球一样。于是,就形成了“舆情雪球”(也可称为“民意雪球”)效应。这种效应的存在,在互联网普及和蓬勃发展的条件下,变得更加突出。

  南振中先生曾提出“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某些专家学者还提出“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与“境外舆论场/国内舆论场”等相对的概念。多个舆论场的存在,内在机理是舆论所包含的各种社会政治态度的作用,其中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是其“内核”。在这个过程中,“舆情雪球”又通过强化舆论场的作用而产生更大影响。

  其实,社会政治态度的不一致,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不一致,可以走向一致,可以融合,其关键是怎么融合?需要在哪些社会政治环境中实现融合?舆情研究在此处的重要性,就是围绕社会政治态度或民意,去寻求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符合民众利益合理诉求,符合相关利益方利益协调要求的“融合方案”和操作方法。这正是现代政治过程中如何科学看待舆情和舆论范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对网络舆情和“舆情雪球”现象的研究,处于当前舆情研究的突出位置。网络舆情研究被高度重视,从根本上说,体现了舆情状态及其表达的政治张力。当前,围绕网络舆情发生、变化、表达、影响力和应对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网信工作也强势发展。其中很多具体课题和研究是属于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的,此外,还有来自软科学的研究,这些研究注重定量和数理分析,有积极作用。

  另外,从舆情研究的视角,我们可以把民众加以群体划分,分成纵横两个线索:纵的线索是指不同代际的民众更替,横的线索是指因职业、收入、居住和文化差异等而形成的各个社会利益群体。在网络舆情和“舆情雪球”的研究方面,我想强调的是纵的线索——因为纵向的线索及数据相对宏观,勾勒出不同代际民众的精神状态和心理诉求;它所反映的是能让人追本溯源的问题之源。

  1949年建国到现在已将近70年,社会人口更替大约历经四代人。受过去社会不同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些代人的舆情支持的整体和具体形态都是不同的。当新的一代人成为社会主要人口的时候,他们的社会心态,他们的舆情支持形态,不会是对上一代人整体舆情支持状态的简单继承,而是会发生变化。此外,这里还有社会人口替代过程中中产阶层和社会精英阶层的舆情支持问题。在遇到“舆情雪球”时,我们要格外注重从这些方面着手,来解决问题。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