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09月16日今晚报《日知录》“非实土”的天津卫也管辖土地

 我执斋 2019-04-11

“非实土”的天津卫也管辖土地

润 成
高文军 刻
  明代的卫、所是军事单位,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管军事又管民事,这种卫所与地方上的州县是一样的,有行政辖区,所以称为“实土卫所”。另一种只管军事不管民事,这类卫所设在州、县的地面上,没有行政辖区,所以称为“非实土卫所”。但非实土卫所也领有一部分供军士及家属耕种的田地和居住的屯堡。直到清代大规模撤卫、所改州、县之前,此种制度一直施行。

  天津卫设于武清、静海两县辖区内,属于非实土的卫所。如果从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算起,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撤卫设州为止,天津卫存在了321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天津卫管辖过多少土地和屯堡,这些土地和屯堡都在何处?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时间久、变化大,加上资料缺乏,搞清楚这个问题困难不少。康熙年间修的《天津卫志》就认为卫所的土地“典籍不清”,是一笔糊涂账。笔者尽可能将现存比较早的几种天津地方志中的零散、错乱的材料爬梳整理出来,试着勾勒出一个轮廓。

  先看土地数量。综合几种数据,天津卫原有田地约9000多顷,这个数据来源于清初的《赋役全书》,反映的应当是明万历年间“天津三卫”管辖田地的数量。到清朝初年,天津卫仍管辖约4800顷田地,经过一百几十年的变化,流失了近一半。

  再看土地和屯堡的分布。天津卫城(即后来的天津县城)是明代的“天津三卫”和清代的天津卫指挥机构的驻地,无疑是天津卫的属地,但一出天津卫城门,就是武清或静海县的辖区了,在卫城附近,属于天津卫的土地实在不多。笔者遍翻各种记载,比较靠得住且稍具规模的仅有两处:一块是属天津卫的屯田何家圈(疑位于今河西区上、下河圈一带),另一块是位于城南的“南北长十里,东西阔八里”窖洼地。大量的田地分散于天津卫城周边的各州、县境内。下面试举两例:

  其一,天津卫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撤卫设天津州。雍正八年(1730年),天津州与周围各州县有过一次重要的辖区调整。乾隆《天津县志》记载,此次调整主要是将原天津卫管辖的143个屯堡和4000余顷田地就近划给了武清、静海、青县、沧州、南皮;同时从武清、静海、沧州划267个村庄和3300多顷田地归天津州。换言之,这次调整是互换土地,天津州划出去的143个屯堡和4000余顷田地就是散在各州县境内的属天津卫管辖的田地和屯堡。

  其二,康熙《天津卫志》记载了一批散在各地的天津卫的屯堡。例如:静海县的邢家庄、北长亭、子牙里;青县的流河里、运坊里、夹河堤;兴济县(清初并入青县)的范桥社、范家庄、张家庄;沧州的忠孝乡、慈惠乡、将相乡;南皮的烟村里、莲花池等11处村落。

  要之,天津卫虽然是非实土卫所,但所管辖的土地并不算少。仅以清初已损失近半的4800顷田地算,已与当时的普通州县旗鼓相当。只不过,天津卫管辖的土地形不成闭合的区域,而是插花分布在北起武清,中经静海、青县,南至沧州、南皮的300余里的广袤区域里。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