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的繪畫珍品
年代:五代(10世紀中期)
作者:佚名
名稱:觀世音菩薩像
材質:紙本
設色
尺寸:縱44.5厘米 橫31.2厘米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藏地: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繪畫
簡介:
幢幡,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一般是佛寺或道場之前高大幢竿所垂掛。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長帛。
幢幡是藏經洞繪畫藏品中數量最多的。經過斯坦因記載的約有230件(含殘本)。約有179件絲綢幢幡、42件麻布幢幡和9件紙幢幡。
這些幡從形制上可分為多足懸板幡和雙足燕尾幡兩個大類,尺寸相差較大,高度從幾十厘米到兩三米不等,所用材料包括絲、棉、麻等織物。並施以畫、染纈、刺繡等裝飾工藝。幢幡主體通常為窄矩形,上面一般畫著和正面一樣的內容。絲綢的幢幡幾乎都是用透明的紗,染的顏色較精細。因此正面勾勒的線條能清楚地透到背面。完整的幢幡頂上有三角形頂飾,便於懸掛,材質一般和主題相同。
從這些遺存的幢幡上,我們能看到一千多年前東西方文明交融的信息。對於我們研究和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藝術、宗教等,無疑是珍貴的一手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