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华为新发布的方舟编译器是个大杀器?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4-11

下文来源:百度贴吧用户@联邦海军夜神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机器语言就是010101011011这样的二进制代码汇编语言是根据机器硬件来编译成人类能看懂的语音的编译语言高级语言就是大家编程常用的编程语言。比如C,比如JAVA。

好了,前情提要完成。

我来说下安卓为什么会执行效率底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下IOS为什么高效:IOS硬件-汇编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而汇编-高级语言也是统一的IOS语言标准,所以,开发也是IOS的统一标准。

所以,只要程序代码开始执行,就自动将整个程序汇编成汇编语言,在编译成机器语言。(静态编译)

而安卓不同,安卓是通过JAVA虚拟机进行高级语言的编写,然后通过JAVA虚拟机进行汇编成汇编语言在编译成机器语言。

这中间隔了一个虚拟机,并且每个软件开发公司的虚拟机和语言编写习惯也有差距,每个编写软件也不同(开源的通病),加上各种原因,导致没有办法像IOS那样一个程序输入进去后就整个一起编译了,只能一行代码一行代码的编译。(动态编译)

比如我写一个FOR(I=1;I<100;I++)以及一个IF(i<100)(这是C语言的)

或者DO WHILE(I=1;I<100;I++)以及IF(i<100)(FOXPRO)

IOS的话,我只能用第一个,不能用第二个。而且我用第一个写出来的东西都在我的汇编表和编译表里面,你程序出来了我就可以整个一起汇编编译,不用一条一条的查找,,一个程序执行就直接整个程序全部变成0101010101这样的二进制码直接给计算机执行了。这个效率会高很多

安卓使用JAVA虚拟机,有些虚拟机版本支持第一个,有些支持第二个,有些两个都支持,就看你怎么写。

于是,各个软件公司写的办不同,有的是前一条是FOR,后一条就是DO WHILE了,有些又都是FOR,都有。

于是,编译表和汇编表就得一条语句一条语句的对照编译表和汇编表,一条一条的汇编——编译——执行。

换个说法,IOS就是把一本书塞进去,全部变成了一部200分钟的动画片,只有一个OP和ED,而安卓就是把一本书塞进去,变成了一个12集的TV动画,每一个都有OP和ED,

这样说你们明白了么?

而这个原因就是我前面所说的。

然后,方舟如果是真的话,这个是具有划时代一样的,他为安卓底层制定了一个标准,一个汇编和编译的标准

其他不同版本的开发语言都可以通过它编译后变成一个提供给安卓执行的统一的汇编语言给安卓编译。

就如同把一部12集的TV整理到了B站的合集。而且还是去头去尾的。

达到IOS的效果。

这样,他必须容纳安卓所有开发所必须的语音的汇编表和编译表,来进行重新编译汇编,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底层汇编和编译开发的难度是巨大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但是,他整合了这个以后

以后所有的软件都可以变成和IOS一样,(虽然可能还是没有一整部那样的完美,但是合集已经先进多了),一个软件编译后全部变成1010110这样的机器语言。

直接执行。这样的技术,真的是划时代的。

可以说,这真的是安卓底层开发的划时代意义的标准,他树立了一个标杆在这里。

好吧,我再举个例子

我就是SOC,别人给我说马裤螺丝F很好看

我去B站搜索MF

于是,B站给了我3个方案

A方案就是一个完整的视频,400多分钟的MF从头到尾的视频。我点进去就可以全部看了,这个就是IOS。

C方案就是一个页面下的一个一个的图标,比如MF第一集,第二集这样的,我要看一个,点一个,看完了关闭,再点下一个。这个是现有安卓的方案

B方案是一个MF的合集,我点进去,就可以看到视频,旁边还有从1-24集的列表,我可以想看哪个看哪个。而且这个还是自动去掉了片头和片尾的。这个就是方舟编译器达到的效果。

这样,SOC在执行安卓APP的时候,执行效率理论上可以和A方案媲美,但是实际效果还是要等以后再验证,但是肯定比C方案效率高很多。

最可怕的就是。以后如果华为用自己的系统了。那么依赖方舟的特性。其他软件甚至不需要根据程序员再根据华为新系统重新开发,只需要把在安卓上开发好的软件再通过华为新系统的方舟编译器(先暂时这样叫)再编译一次,就可以无缝从安卓移植到华为新系统上。

这就是底层开发和这个编译器背后代表的最可怕的意义。

也就是说,华为如果放弃安卓使用新系统。有了方舟这个原理和大杀器,他甚至可以把安卓的生态原封不动的搬迁到自己的新系统上。

这才是杀手锏。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