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0月16日今晚报《日知录》“对月明”与“对明月”

 我执斋 2019-04-12
毛乐耕
李盛 刻
  唐人卢纶的七律《晚次鄂州》诗云:“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此诗颈联上句最后三字为“逢秋色”,下句最后三字为“对月明”,从词性上看,“逢秋色”要与“对明月”相对方为工稳妥帖。然而,若只是追求词性的工稳,在平仄和用韵上却又不合律了。在这里,诗人必须作出选择。于是,卢纶将“对明月”写成了“对月明”,他首先追求的是诗律平仄和用韵的工整。

  这样改动以后,以今天的语法来看,“秋色”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而“月明”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词语,在词性上就不相对了。当然在理解上,“月明”与“明月”应该区别不大。而且,用“月明”的话,让人感觉清辉入眼,其境入心。卢纶的诗,在实践中是被读者认可了的。

  关于诗律中的平仄声,诗歌实践中可以让特定的平仄声互换位置,进行“拗救”,那么,在字词位置的调整上,这算不算也是另一种“拗救”呢?

  由此可见,古人在诗律上也并不机械板滞,而是善作变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