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0月26日今晚报《日知录》别再给鲁迅加光环

 我执斋 2019-04-12
  外地朋友寄来一份简报,上面是当地举办主题为“鲁迅先生与书”读书沙龙的消息。消息下面是编者附加的鲁迅简介,只见那白纸黑字是: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鲁迅的生卒日期、籍贯和基本经历都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谈到鲁迅的“字”时,除了“豫才”,还有个“豫亭”,就不知道从何而来了。因为鲁迅出生后,他的祖父周福清给他取名为樟寿,初字豫山,后来因为“豫山”读音和“雨伞”相近,便请祖父为其改字为豫才。1898年春鲁迅往南京报考水师学堂时,自己改名为树人。

  更为离谱的还在后面,编者介绍笔名“鲁迅”是源于英文revolution(革命)的音译,并煞有介事地把“lution”截取下来,与“鲁迅”相对应。这真是一种“大胆的假设”,“无端的推测”。似乎这样一来,鲁迅就变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革命者,连笔名都与革命有关。其实,稍有一点儿常识就会知道,鲁迅的笔名真的与革命无关。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特地有一节就是《笔名鲁迅》,鲁迅亲口对许寿裳说,之所以在发表《狂人日记》时以“鲁迅”为笔名,是由于以前用过“迅行”的别号,同时又因为(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鲁迅”这个笔名就是这么来的,和“革命”风马牛不相及。硬要让1918年首次用此笔名的周树人成为带着标签的革命者,真是想象力太丰富了。

  至于最后提到的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就更有点儿想当然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那段评价鲁迅的名言是这样开头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除了三个“伟大”之外,并没有“无产阶级”的后缀,至于“评论家、作家”,“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的说法,恕我孤陋寡闻,印象中毛泽东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鲁迅一生的业绩足以奠定其不可动摇的地位,不需要后人再给他加上美丽的光环了。否则,既不符合事实,也是对鲁迅的不尊重。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