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治病验方集(十四)

 学中医书馆 2019-04-12

        洪文旭

         铁苋菜

                  中草药治病验方集(十四)

        铁苋菜因其茎叶赤紫似铁,为苋菜之属而得名。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药理证实其煎液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效果最好,对舒氏和弗氏痢疾杆菌次之,对宋内氏痢疾杆菌较差;片剂在体外亦有同样抗痢疾杆菌之效;铁苋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性味苦、涩,平。功能清热,利水,杀虫,止血。主治痢疾,腹泻,咳嗽吐血,便血,子宫出血,疳积,腹胀,皮炎,湿疹,创伤出血。内服煎汤,外用捣敷。孕妇忌用,老弱气虚者慎用。

1. 细菌性痢疾:铁苋菜 30克,凤尾草、石榴皮各15克,地锦草10克,水煎服,57日为1疗程。亦用于急性肠炎。

2. 慢性菌痢:铁苋菜50克,地榆、仙鹤草各15克,马齿苋20克,研为细末,以黄酒制丸,每日34次,每次6克,小儿酌减。

3. 吐血衄血:铁苋菜、旱莲草、仙鹤草各30克。均用鲜品,榨汁水煎服。

4. 小儿疳积:铁苋菜60克,煎水去渣后,加猪肝90克,再煎,吃肝喝汤,连服56次。或鲜铁苋菜15克,生姜、大葱各30克,鸭蛋白1个,捣匀外敷脚心,敷1夜去掉,隔31次,一般需57次。轻者任选一法,重者二法并用。

5. 乳汁不足:铁苋菜鲜品1530克(干品69克),煎水煮鱼,吃鱼喝汤。

    6. 毒蛇咬伤:铁苋菜、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或用鲜品捣烂外敷。       

                                    龙葵草

                  中草药治病验方集(十四)

        龙葵草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以其性滑如葵而得名。药理证实提取物有抗炎、抗休克、解热镇痛、祛痰止咳平喘、抗肿瘤、抗蛇毒、升血糖、降压、溶血、镇静、利尿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湿利尿。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肿瘤,痰热咳嗽,湿热淋病,跌打扭伤。过量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可致头痛、腹痛、腹泻,甚至错乱昏迷等中毒症状(常用量1
030克)。

1. 治疗癌症:龙葵草15克,白英10克,蛇莓10克,半枝莲15克,鳖甲10克,水煎服。或单味3060煎服。可用于肝癌、食管癌、绒毛膜上皮癌。

2. 高血压病:龙葵草,每50千克生药熬膏750克,加淀粉500克,制成黄豆大丸剂4000粒,每次20粒,日服2次。

3. 慢性气管炎:龙葵草30克,桔梗9克,甘草3克,制成片剂,分31日服完,10日为1疗程。

4. 小便不利:龙葵草15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滑石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5. 痈肿疔毒:龙葵草30克,地丁草30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均用鲜品,捣烂外戴患处。

6. 湿疹瘙痒:鲜龙葵草60克,水煎1520分钟,先熏后洗。    

                                 半边莲

                  中草药治病验方集(十四)

         半边莲为桔梗科草本植物半边莲的带根全草。以其形似半边莲花而得名。药理实验表明对麻醉犬有显著的兴奋呼吸、降压作用,并有利尿、利胆、止血、催吐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以及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利水、抗菌、抗癌等功效。其性味辛,寒,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疮痈胂毒,毒蛇咬伤,蜂蝎刺螫,大腹水肿,面足浮肿。亦用于胃癌、直肠癌、肝癌等。凡虚证水肿慎用,一般1
015克,用量过多可引起流涎,恶心,头痛,腹泻,血压增高,严重者痉挛,瞳孔散大,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应予注意。

1. 毒蛇咬伤:鲜半边莲3060,捣烂绞汁,加甜酒30克调服,重者日服2次,亦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2. 咽喉肿痛:鲜半边莲3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或含漱。

3. 湿热黄疸:半边莲15克,茵陈15克,山栀10克,黄柏6克,水煎服。

4. 血吸虫病腹水:半边莲30克,茯苓12克,丹参10克,当归10克,水煎服。亦用于肾炎水肿。

5. 细菌性痢疾:半边莲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加红糖服。

6. 急性乳腺炎:半边莲12克,蒲公英15克,连翘10克,地丁草10克,水煎服。

7. 疔疮痈肿:半边莲500克,水煎浓缩后,如法制成膏药,外贴患处,2日换1次。

8. 跌打伤痛:半边莲100克,水煎浓缩,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外涂患处,1日数次。     

                    鬼针草

                    中草药治病验方集(十四)

         鬼针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药理证实对革兰氏阳性细胞有抑制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动物“关节炎”有明显消炎作用;亦有降血脂、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性味苦,平。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肝炎,痢疾,腹泻,疟疾,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急性肾炎。孕妇忌服。

1. 急性阑尾炎:鬼针草30克,地丁草30克,红藤15克,牡丹皮10克,大黄10克,水煎服。

2. 细菌性痢疾:鬼针草30克,委陵菜30克,水煎服。或加马齿苋30克煎服。

3. 胃脘疼痛:鬼针草50克,蒲公英30克,白芍30克,延胡索10克,研为细末,每次6克,日服2次。

4. 湿热黄疸:鬼针草30克,虎杖15克,水煎服。

5. 急性肾炎:鬼针草30克,金钱草30克,金银花15克,茯苓皮15克,水煎服。

6. 治偏头痛:鬼针草30克,川芎30克,白芷20克,荆芥穗20克,研为细末,每次6克,日服23次。

7. 尿血、血淋:鬼针草30克,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小蓟根30克,水煎分31日服完。

8. 蛇虫咬伤:鬼针草、白花蛇舌草各适量,鲜品捣汁外涂(先挤净毒血)1日数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