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下凡,追随唐三藏西天取经,因挑担有功,加升正果,封为净坛使者。猪八戒对于做个净坛使者并不满足,即便是《西游记》的广大读者朋友,很多人也觉得堂堂一个“天蓬元帅”竟然只做个打扫贡品的净坛使者,还不如沙和尚的“金身罗汉”受用,甚是不公。 我们且看《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其中唐僧、孙悟空和沙悟净是“大职正果”,猪八戒和白龙马是“汝职正果”。笔者不才,不知“大职”和“汝职”之区别,但还是可以分辨得出来,“大职”显然高于“汝职”。 可是很多人以为,猪八戒身为“天蓬元帅”下凡,修成之正果不应该低于出身为“卷帘大将”的师弟沙悟净,所以有些人为猪八戒打抱不平,而有些人则撰文试图解析猪八戒之“净坛使者”实际上高于沙悟净之“金身罗汉”。但事实上,“净坛使者”的确比“金身罗汉”含金量低一些。 在组建取经小队时,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和白龙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的是唐三藏,属于如来钦点;第二等级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属于如来授权观音特招;第三个等级的是白龙马,他比较尴尬,因为如来未曾授权,是小白龙自荐,观音通过私人关系找玉帝讨要的。可是,同为罪犯之身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却不需要观音上天庭找玉帝要人,唯有白龙马才劳烦观音求到玉帝,由此可见,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四人的取经名额,是如来早就和玉帝协商好的编内人员,而白龙马则是编外人员。一个无编制的临时工,最终修成了“汝职正果”倒也切合时宜,可明明是编内正式工的猪八戒为何也是“汝职正果”? 如来说,猪八戒“入吾沙门,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而对于沙悟净的评价则是“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两相对比,猪八戒虽挑担有功但仍有不足,而沙悟净则诚敬迦持没有污点,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封他一个“汝职正果”并非没有根据。 猪八戒本来可以得到“大职正果”,但因为他在取经修行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没有达到如来和观音的期望,所以只能降封为“汝职正果”。可是,很多人又说,猪八戒本是天庭“天蓬元帅”下凡,堂堂一个元帅出身竟然与区区小白龙一个档次,而其原来在天庭的官职位次也高于沙悟净,所以即便猪八戒有污点,也应该给他一个“大职正果”才合情合理。近来又有人写文章称“天蓬元帅”所辖天河水军是玉帝嫡系部队,是为平衡天庭军事力量制约十万天兵天将而由玉帝亲自设立。这种说辞实在毫无根据,通读全篇《西游记》,但凡需要用兵之时,李天王就率领着十万天兵天将出场,何曾见到某天王或者某元帅率领八万天河水军降妖除魔?即便是孙悟空大闹天宫那么大的动静,连如来佛祖都请来助拳,也没见天庭下旨出动八万天河水军。所以,天河水军只是入不了正班的杂牌部队,而“天蓬元帅”一职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大官。 现代人的思维,以为“元帅”是军队武职大官,源于我国开国所封“十大元帅”,但是此“元帅”并非彼“元帅”,虽然都称之为“元帅”,却大小有别。《西游记》成书于明朝,因此若要搞清楚“天蓬元帅”到底是多大的官,必须从成书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那么明朝时的“元帅”到底是个怎样的官呢? 事实上,明朝军队中并没有“元帅”这个官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设立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设前后左右中五大都督,分别向皇帝负责,互不统属,五大都督均为正一品,副手为都督同知,从一品,另设正二品都督佥事若干;五军都督府下设十六个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为主官,正二品,副手为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另设都指挥佥事若干,正三品;都指挥使司下辖卫指挥使司若干,5600人为一卫,分为五个千户所,卫指挥使司主官为指挥使,正三品,副手为指挥同知,从三品,另设正四品指挥佥事及从五品卫镇抚若干;各千户所主官为正千户,正五品,副手为副千户,从五品,所镇抚若干,从六品;再下设百户、总旗、小旗。如下表: 元朝的官置与明朝不同,元朝的最高军事机构为枢密院,最高军事长官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下设各地元帅府分管地方军事,以“某元帅”或“某元帅同知”为常设官职统领。所以“元帅”是元朝的官职名称,明朝并没有,但是朱元璋未建立明朝之前采用元朝官置,以“元帅”为统兵官。元末明初之时,天下纷乱群雄四起,不仅元军中有“元帅”,各地义军及地方武装也有“元帅”,套用时下修仙小说中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元帅遍地走,简直多如狗”。 怎么个多法呢?《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元末所在盗起,民间起义兵保障乡里,称元帅者不可胜数。此时的“元帅”已经不再专指元朝军事长官,而大致类似于近代的“司令”。司令无大小,泛指某部队的最高军事长官,有军司令有师司令,各个游击队无论大小其头领均称司令,《沙家浜》中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胡传魁也自称司令。 元末明初多如牛毛的“元帅”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其一为元朝廷正式册封的各级军事长官;其二为元朝廷册封的各地主武装勤王部队军事长官,称为“义兵元帅”,类似于清末团练武装首领;其三为自立各王册封的军事长官,如朱元璋曾被韩林儿政权封为“右副元帅”;其四为农民起义武装自封,如《明史》所载“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 “元帅”如此之多,以至于明初将领坚城卫指挥佥事顾成伐蜀时,“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另外,明朝末期也陆续出过不少自封的“元帅”,如崇祯元年,“崇明称大梁王,邦彦号四裔大长老,诸称元帅者不可胜计”;1646年,“宗室朱容藩自称天下兵马副元帅,据夔州”;崇祯十六年,“李自成自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号罗汝才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 那么元明时期的“元帅”大致是个什么等级呢?元朝廷册封的元帅都有品级,不细说,重点看看归于明朝正统的元帅们对应什么品级。 《明史》记载:
由此可见,明初时百夫长积功可升元帅,元帅职务低于从三品指挥同知,约略等同于四品佥事或五品千户。所以,不用再纠结了,明朝时的“元帅”根本不是什么大官。所以成书于明朝的《西游记》,书中的元帅们也不可能是什么大官。西游记之朱紫国一难,第七十一回中有金圣娘娘和妖王的一段对话,隐隐与元明时期的军事职务情况相对应。请看:
这“元帅”的确有点惨啊,虽说不上烂大街,但却是不计其数,也许是作者夸张的写法,比喻将帅众多,但也足以说明《西游记》中的“元帅”并没有很高的含金量。另外,从金圣娘娘这段话可以看出,《西游记》中的军事官职,根本就是把元明两朝军置掺杂在了一起,有“卫”有“元帅”有“总兵”,其中元帅是元朝及元末明初之时的官职,卫则是明初朱元璋所创立,而总兵则是明初出现中期渐多后期泛滥的军职。仅此一点,笔者断定《西游记》完成于明朝末期,不接受任何反驳。 《西游记》中另有几处关于天庭军事职务的描写,其中第四回写到:
天庭上的在职元帅有数十个之多,而在《西游记》中留有姓名的却只有区区十二个,分别是“马赵温关”、“陶张辛邓”和“庞刘苟毕”。这十二个元帅,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马赵温关”中的马天君即马王爷、赵公明、温琼和关羽,至于其他八员,笔者实在不熟。 那么天蓬元帅猪八戒在不在这数十位元帅序列呢? 笔者以为不在。因为书中提到的这十二位元帅同属于十万天兵天将序列,天蓬元帅所领八万水军显然是有别于天兵天将的杂牌部队。请看原著第五十回:
再看原著第五十五回:
再看原著第九十五回:
出场的这十二位元帅分别是守护各天门的天将,职位列在四大天王之下。四大天门是天庭第一道门,十二位元帅也仅仅是天庭的外围把门天将。进入天门至灵霄殿外,还有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丘弘济等四大天师,然后经由殿前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通传,才能上到凌霄宝殿。《西游记》通篇一百回,没有哪一回写到过八万天河水军值日天门、天蓬元帅站岗殿前,因为天河水军和天蓬元帅身为杂牌军本没有这个资格。沙悟净有这个资格,他下凡前为卷帘大将,其身份类似于明朝亲军上十二卫之旗手卫校尉,专门负责执擎卤簿仪仗,还负责御驾前宣召文武官员和奉旨承办特殊事宜,属于玉帝近侍,所以说猪八戒到头来混的不如沙悟净是有一定原因的。 在此把“天蓬元帅”的官职略作解释,以证明猪八戒得汝职正果封净坛使者乃实至名归,如来并没有对不起他,诸位切莫再行纠结。 |
|
来自: 昵称4385710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