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战大会战:凡尔登会战,血腥的绞肉机

 轻风无意 2019-04-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典型的消耗战,这一点在凡尔登会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场以规模巨大、伤亡惨重而载入史册的会战被后人形象地称为“绞肉机”和“屠场”,成为战争暴力与血腥的代名词。

一战大会战:凡尔登会战,血腥的绞肉机

凡尔登是法国东部一个不起眼的要塞小镇,因靠近巴黎且处于法军防线中间的突出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双方的必争之地。法军在这里已构筑了3道野战防御阵地,加上原有的永备工事,虽说不上固若金汤,却也是块难啃的骨头。

德军为了拿下凡尔登,制定了代号为“处决地”的计划,企图通过先发制人,争取在英、法两国军队发起进攻之前,突破法军战线,以改变战略态势,并借此大量牵制和消耗法军兵力。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恩说,要“让法国不得不投入他们所有的每一个人,直到把鲜血流尽。”

一战大会战:凡尔登会战,血腥的绞肉机

德国人为此作了精心而周密的准备。从俄国、巴尔干半岛和克虏伯工厂等处运来542个掷雷器、1400多门大炮,此外还有13尊令人生畏的420毫米攻城榴弹炮和大量的喷火器。

德国皇太子威廉任司令率领第5集团军担负主攻方向的作战行动,后来陆续增兵至50个师,动用兵力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一半。德、法两军前线兵力对比为3:1,火炮的对比达到7:1。

1916年2月21日清晨,天气奇寒。7时15分,在马斯河以东约15公里的正面上,隐蔽的德国炮群以10万发/小时的速度,把炮弹倾泻在法军阵地上。

一战大会战:凡尔登会战,血腥的绞肉机

12小时的轰击后,德国步兵开始出动。法军在对方猛烈的炮火下伤亡惨重,第一道防线当天即告失守,5天后,德军又占领了法军第3道阵地上的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整个凡尔登防御体系濒临崩溃的边缘。

由于法军对德军的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未能及时增强这一地区的兵力,德军在开始时获得巨大胜利。法军总司令霞飞严令要不惜任何代价将敌人拦阻在马斯河右岸,并调集一切可以运用的部队,包括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准备在凡尔登地区同德军决战。在会战中,法军采取轮番作战的办法,先后投入兵力71个师,约占总兵力的2/3。

2月25日,贝当被任命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这位在二战中因投降而身败名裂的将军在此时却成了挽救法国的英雄。为解决因铁路被切断造成的法军补给困难的问题,贝当利用巴勒迪克通往凡尔登的公路,周密地组织3900多辆卡车突击运输。在这条65公里长、被称为“圣路”的运输线上,平均每14秒钟便有一辆车通过,50多万部队,几万吨弹药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凡尔登前线。这样,法军的防线日渐稳固,而德军却陷入艰苦难熬的相持战之中。

一战大会战:凡尔登会战,血腥的绞肉机

从3月5日起,德军把进攻的重点又转向马斯河西岸,企图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火力所造成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在这里,双方都遭受了可怕的损失。密集的高爆炮弹,把人体的断肢残骸抛到了天空。爆炸的热浪熔化了积雪,许多伤兵就淹死在充满血水的弹坑里。法军在每个阵地上都展开反复争夺,7月初,德军在发射大量窒息性毒剂炮弹后,曾一度进到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的地方,但终被击退。

7月1日,为了配合凡尔登会战,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地区发动了进攻,德军受到很大牵制,再也无力在凡尔登投入更多的兵力。9月2日,德军被迫停止了进攻。法军趁机展开反击,至12月,基本上恢复了被占领的全部阵地。这场历时约10个月的会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它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德国从此走向最后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