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今日5时10分 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 古称“启蛰” 标志着春雷响,万物生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称为“蛰” 像睡了一个长久的觉 突然间被一声春雷惊醒 这样的“惊” 确是惊喜 古人分惊蛰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花点染枝头 春色盈满九州 二候仓庚鸣 映阶碧草自春色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候鹰化为鸠 鸟类现身林间 春鸣万里 惊 蛰 习 俗 惊蛰吃梨 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用家乡的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打小人,驱霉运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拍打小人和驱赶霉运的习俗。 ![]() ![]() 蒙鼓皮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桃花三月 春风十里 研会祝愿大家 不负春光! 不负自己! ![]() 新媒体工作部 文 稿:网络 图 片:网络 编 辑:魏文娟 审 稿:新媒体工作部 微 信:sdutcm_gs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