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鞑靼人和蒙古人之间有什么区别?真相被揭开,让人不敢相信!

 昵称55301288 2019-04-12

在蒙古东北部和贝加尔湖附近有游牧民族生活于此,其中就有鞑靼人。《阙特勤碑》记载“三十姓鞑靼”,是“鞑靼”一词的最早文字出处。鞑靼人开始逐渐向蒙古高原移居。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灭亡,给鞑靼人进入漠南漠北提供了机会。自此,鞑靼人和中原人成为“邻居”。公元842年,已经有汉家文献对鞑靼人有了文字记载。鞑靼人被辽国“收编”。辽国人把他们称作阻卜或术不姑,此事在《辽史》有详细记载。辽国在鞑靼人居住地常年驻兵,并且派节度使长期统治,鞑靼人每年向辽国进攻,还要出人丁服兵役。历任节度使对鞑靼人横征暴敛,多次激起鞑靼人的叛乱。公元1012年,鞑靼人一部杀了在任节度使,随后围攻镇州,事态愈演愈烈,公元1026年,所有鞑靼人皆反。金朝鼎盛时期,主要军事行动都针对宋朝。蒙古高原各部族趁机得到了快速发展。阿尔泰山地区的乃蛮部、漠南地区的汪古部、鄂嫩河 克鲁伦河中上游地区的蒙古部、鄂尔浑河上游地区的克烈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的塔塔儿部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鞑靼人的兴起要早于蒙古人,其名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当时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北齐与隋朝通过室韦知道鞑靼。唐代《鄂尔浑碑铭》有“三十姓鞑靼”和“九姓鞑靼”等名。在契丹和金朝统治时期,部分鞑靼人(主要是蒙古语部族)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蒙古人,是蒙古人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在柔然时期(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突厥汗国时期(唐代《鄂尔浑碑铭》有“三十姓鞑靼”和“九姓鞑靼”等名)以及蒙古帝国时期(塔塔尔人),只有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尔人接受“鞑靼”这个称呼,而塔塔尔人被蒙古人吞并后,蒙古人并不以此自称。回鹘汗国崩溃后回鹘人或寻求唐朝保护,或西迁至河西走廊、西域乃至中亚,因此不少说东胡语的部落(室韦诸部)进入回鹘旧地,他们逐渐被称为“鞑靼”。

中原的蒙古人退回漠北,明朝将蒙古高原的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后金崛起后,漠南蒙古诸部逐渐臣服于后金政权;18世纪时中国西北地区的准噶尔汗国被清军消灭,漠北蒙古也被征服,自此东亚的蒙古人都在清廷管辖之下。到近代19世纪末以后,由于“民族”一词的含义引入,“蒙古族”便取代“蒙古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鞑靼人在归顺俄罗斯以后一直被视为二等公民,但是由于他们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有不少人一路晋升到了显赫的地位,甚至当上了贵族。有很多俄罗斯人都有鞑靼人的血统或姓氏,譬如:布拉托夫、穆拉托夫、阿克汗托夫、拉可汗曼尼诺夫等等。有趣的是,早在15世纪就有些鞑靼人在波兰定居了,可是波兰鞑靼人的数量依然少得可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