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大别山的骄傲 河南新县位于鄂豫两省交界之处,在与湖北相邻的大别山里,散落着一些古村落。 这些古村落虽然不大,却宛若一块块未经雕琢的古玉,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古朴的神韵。大有一种“隐在深山不闻世,日耕霞落酒茶歌。一朝被识遮不住,众人皆羡痴迷多”的情境。 ![]() 西河湾古村落,就是这些散落在深山中的一块灵通圆润的玉中瑰宝。 西河湾古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兴,世代绵延、生生不息。 ![]() 小村落虽不足百户人家,但整个山村可谓是: 古木参天、山环水抱,鸟语花香、林木繁茂,溪水清澈、鱼游影动,巨石横卧、垫石为桥。潭似琉璃、麻鸭戏水,鸡犬相闻、油菜花娇,原著房舍、滨水而立,泉过门前、邻里情好。一派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景象。 ![]() 据传,此村系五百年前一张氏家族从江西迁此而成。至于緣何迁徙这深山之中,是因躲避战乱,还是因天灾人祸,现已无从知晓。 倒是那沿河的几株古枫杨树,或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或树干空洞、顽强不倒,无言地向游人印证着古村几百年的兴衰风骚。 如今,古村虽然不像丽江古城、南浔古镇那样闻名遐迩、气势非凡,也不似古徽州屯溪、西递等村落那样声名显赫、名人辈出。 但它那种特有的纯粹自然、不雕不琢,宁静意远、道法天作,古风犹存、无欲脱俗,情真语平、心性无浊的风土人情,常常能给造访的游客一种恍如隔世、识知恨晚,如遇久违、情慕心羡的感觉。 ![]() 与时下一些旅游之地的灯红酒绿、喧嚣尘上,摩肩接踵、商铺林立的躁动之象相比,真是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 说心里话,西河湾古村,是迄今为止我所去过的最为惬意、最为宁静的古村。 ![]() 从你走进古村,站在桥头凭眺古村的第一眼开始,我相信你就会被古村的自然风貌所吸引,并为小山村的清朗静谧所折服。 小山村被一条弯曲的溪水一分为二,河北岸为鹅卵石铺道,河南岸则是村村通的水泥公路,两边房屋的建筑风格也迥异不同。 村北以“张氏焕公祠”为代表,由东向西依山顺河,保留着一派泥土砖石混建的古民居。 尤其是张氏家族公祠,背靠狮子山、面向小溪流,可谓是“前有杠后有靠”,真就是个坐北朝南的风水宝地。 ![]() 此外,公祠朱门高大、飞檐斗拱,漆梁横悬、井空接天,门墙向外呈八字形状,如神功匠砌,有纳山川灵气之意。并在两边的青砖上雕刻着“福禄寿”、“穆桂英挂帅”、“空城计”等人物故事,砖刻精巧、技法娴熟,足具徽派的砖雕风格。 公祠朱门的上方还刻有文官等人物的砖雕,人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仿佛暗喻着张氏家族,祖上也曾有为官的骄傲。 ![]() 村南则以“红色记忆主题餐厅”为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的主旨下,先后引进了星空帐篷旅馆、咖啡屋、青年旅馆等旅游项目,使小山村又呈现出古老与现代、民居与客栈、淳朴与新潮、自然与新异,相融交错呼应的不同风格,既保留了原著的泥土气息,又满足了游客的现代需求,并熨烫着山区古风、“大跃进时期”、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烙印。 如我们所住的客栈,其建筑房屋外形极具西河古老的风情。尤其是那用泥土从上到下粉饰一体的黄土颜色,让人不论怎么看,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情趣。 ![]() 同时,其主人张胜利还是个脱贫致富的家庭,并上过中央电视台节目。现在一家人每年靠旅游收入就有二十多万元,彻底摆脱了以前贫困不堪的家境。每当有游人与其聊到家庭生活的变化时,他的脸上总会充满幸福的微笑。 此外,像新县的丁李湾、毛铺等古村落,虽然都相距不远,但亦各有特色。 如丁李湾古村落,距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因李姓无嗣,于是抱养了丁姓的外甥,以求香火延续。 谁知丁姓外甥长大成人后,智勇双全、十分能干,不仅小家殷实,而且把李姓家族带的日益火旺,李姓家族为感谢这一天赐良缘,故将李湾改为丁李湾以示知恩图报。 ![]() 据传,该湾盛于乾隆、名于道光,以至民国还有“新集城一圈,不如丁李湾一湾”的说法,可见小山村当时也盛极一时。 但目前,村内状况已不复当年,年轻人极少,一些老房亦年久失修,游客只能从一进村口的一排老屋建筑中,看出些当年的鼎盛之貌。 ![]() 不过,丁李村环境更为秀丽淡泊安宁,是当下难得的依山傍水、面湖泛舟,修仙成道的好地方。 深山依旧不改沉稳厚重之气,村落依旧不褪古朴恒久之貌,人心依旧不变仁善处子之心,民风依旧不离淡泊顺达之道。 ![]() 大别山区、千古风情犹存,红色记忆、感恩阳光普照,小小山村、时代变迁缩影,初心不改、风土人情自豪。新县、古村,大山、怀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