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尘有爱,何惧轮回?(下)

 瞌睡虫_图书馆 2019-04-12
导言
 

本系列文章试图通过对比介绍敏捷(价值导向)与传统(计划导向)两种项目管理视角,按照PMP中各管理过程组进行对比介绍,试图帮助已经谙熟传统项目管理式方的项目经理们更快的踏入敏捷之旅。

本文参考《PMBOK-5》、《PMBOK-6》、《软件项目管理与敏捷方法》等著作的内容并掺杂了笔者一些粗浅认知而成,不当之处欢迎留言拍砖。

01
 
今年北方的清明,没有纷纷细雨,却有桃花恋雪的新篇。

说到敏捷的快速迭代,不知是否今年的天气也受到时代的影响,采取了敏捷迭代的模式。

这是往年瀑布模式下的四季

这是今年敏捷模式下的四季

得益于今年深俱互联网精神的天气流转方式,小编和各位帅哥、美女有机会一起度过一个“桃花恋雪”的浪漫春天。

身为项目经理,每天被“时间、范围、成本”三座大山所困,从未来得及去体会“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桃花相应红。”的砰然心动(偶遇);更没有机会明白“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惆怅。

所以,PM们尽快学习新的思维方式,使用敏捷的方式来引导项目管理,拯救团队成员于水火,让他们以有序的“心跳”推动项目进行,实现团队的自组织,让自己由一名管理者成为一名服务者

为了,有时间陪我们的小姐姐、小哥哥;

为了,不再作为一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忍者

为了,可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为了,让PM们的内心世界不再荒芜的只有三基准、风险应对措施和审计125;

为了,让PM们内心世界变的芬芳多彩、激(基)情澎湃,不惧轮回;

为了.....

请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敏捷项目管理中项目生命周期的结构吧....

02
敏捷项目生命周期的结构

敏捷项目生命周期由,制定、评价史诗计划及产品线路图;确定发布或交付时间盒;制定发布计划、发布回顾;制定迭代计划、迭代详审、迭代回顾;每日站会等活动构成。其隶属结构及层次关系如下图所示。

敏捷项目中评价产品线路图,高瞻远瞩地规划产品待完成事项定义与PMBOK中描述的制定项目章程、初步确定项目范围等有松散的逻辑关系。关于敏捷项目中项目章程的内容及制定方法将在后续文章进行详细介绍。在这里,大家只需要构成一个“相对”的概念架构即可。

03

敏捷项目生命周期与计划导向项目生命周期的联系与区别

在敏捷项目管理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相对高层的计划;只是其详细程度远远低于计划导向型的项目计划。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不确定之锥型”。统计表名在项目开始之初不确定要素的变化成度是项目尾声时16倍之多,而在环境事业因素及各相关方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难以准确。同时,由于利益相关方可能缺乏项目管理知识,常常会产生“以计划当承诺”的现象,这无疑是为后续项目管理带来很多困扰。

在敏捷项目管理中每个迭代过程都执行回顾活动,所以敏捷项目的回顾相对于计划导向型的项目回顾要轻量而及时得多。

敏捷项目管理中的发布计划类似于经典的项目进度计划,不同之处在于发布计划只针对近期的发布需要而创建,并非针对整个项目而创建,特别是对长期的项目来说更是如此。

敏捷发布周期的确定是“以经验主义”为指导的,会随着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的速度进行调整,而计划导向的项目计划通常是通过“三点估算、类似(比)估算、专家判断”等工具估算得出。

当项目持续时间较短时,项目计划几乎等同于发布计划。

每个迭代(阶段)开发前将举行迭代计划会,确定本次迭代的工作内容。每次迭代会议上,项目团队与客户一起决定哪些特性可以在这个迭代结束中交付。而在传统项目管理中,项目范围基准确认时间,一般在kick off之前。(迭代计划会是敏捷项目中唯一出现任务(或活动)时间段)。

迭代会议上,才将特性分解为以小时计算的任务并签字承诺。每一次迭代后,外部环境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应当推后作出决定,这也正是精益开发的思想体现。

迭代评审,每个迭代所有任务完成时进行,尽量不多做准备,因为产品每次提交都是经过测试的,质量是内建的。敏捷强调的快速、多次、小增量交付,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而计划导向型项目,则依靠计划定的准备性降低风险。

敏捷通过及时的问题发布,完成了风险跟踪与控制。项目团队每日固定15分钟,就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风险)、已完成工作、将展开的工作进行沟通。在计划导向的项目管理方式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由项目经理发布项目绩效报告。所以,敏捷方式对项目绩效、风险的控制更频繁同时范围更小。

敏捷更专注的过程的有效性,因为以“更快的应对变更、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为导向,所以对过程的跟踪弱于传统的计划导向型管理方式。敏捷项目管理中,通过使用非正式的看板作为信息辐射源,加快项目信息的传递。

计划导向型的项目绩效指标均以计划为基础;敏捷项目的跟踪则是项目团队的速度作为统计目标。敏捷通过“燃尽图、累计流量图”等工具完成项目控制;而传统项目管理通过EV、PV、AC、SPI、CPI、EAC、EDC等指标进行控制。

敏捷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实践的适用性和深度上。

敏捷方法关注焦点是迭代式和增量式的系统开发,这意味着项目团队不需要做足够的计划工作,以便启动项目并将关注焦点集中在简洁性上,使不必要的工作尽可能的少。

敏捷方法的思想体现在2点上:

  1. 关注如何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价值,把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的特性放在第一位。

  2. 跨职能团队进行协作的价值观。

04
PMBOK第6版中的真言

本文结束时,为大家提供一幅截取于PMBOK第6版第664页的图片以及相关论述,为大家阐明两者生命周期的异同与特点。

强调在项目开始阶段就明确需求和进行详细规划,这是预测(计划导向)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基于已知需求和制约因素而制定的详细计划,可以降低风险和成本。基于短期迭代规划和实施周期而需求进行渐进明细,这是高适应型或敏捷型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风险和成本随着对初始计划的渐进明细而逐渐降低。关键相关方持续参与,并频繁提供反馈,使项目能够更快地应对变更且获得更好的质量

【点评】

任何的项目管理实践方法都是以达到组织利益需求为目标的,所以项目败关键在于项目管理者的内心修养,而非仅仅管理方法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励志高远的第一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重境界;

项目管理实践中无论是敏捷型或是预测型,身为PM相样需要经历此三重境界的历练,方能在一次次的项目轮回中心无畏惧巍然而笑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