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迁传

 p0oouuu 2019-04-12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又是第一名。授修撰职,接着升任左庶子。

  弘治元年(1488)春,宦官郭镛提出预选妃嫔以备六宫。谢迁上言道“:先帝陵墓未完工,理应等待。除服之期也不远了。陛下年轻,请等居丧期满后再慢慢地商议也不晚。”尚书周洪谟等也同谢迁意见一致,孝宗同意了。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进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获得孝宗多次称赞。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八年(1495)朝廷下诏书命谢迁同李东阳进入内阁参预机要事务。时逢谢迁居丧期间,他极力推辞,直到服满才接受任命。升任詹事兼任原来官职。皇太子前往封地,加封谢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贤远佞,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因为大同发生战事,满足不了供应,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说“:先朝因为南方的赋税重,所以用折银的办法解决,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堪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尚书倪岳也持反对意见,此议于是搁置下来。

  孝宗晚年感慨地要治理弊政,而内府诸库及粮仓、马坊的宦官行奸枉法,不能深入追究。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隶属兵部,一律以空名领取粮饷,其弊尤为厉害。谢迁趁此机会向孝宗提出来,孝宗命令草拟旨文禁止。谢迁说“:虚言禁止无益,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必诛,那样积蠹可望除掉。”孝宗表示同意。

  谢迁仪表英俊魁梧,秉性正直聪明。他与刘健、李东阳一同辅政,而谢迁处事敏捷,善于提出主张。时人为之有言道:“李公善于谋划、刘公善于决断、谢公尤其善于侃侃而谈。”天下人称谢迁为贤相。

  武宗即位,又封他少傅兼太子太傅。几次进谏,武宗都不听。因天变无常,他极力要求辞官,武宗就安慰挽留他。后要求诛杀刘瑾不成功,于是与刘健一起辞官返乡,朝廷对他的赏赐等礼数都与刘健一样。而刘瑾对谢迁的怨恨不解。焦芳已经靠依附刘瑾进入内阁,也恨谢迁曾举荐王鏊、吴宽代替自己,没有举荐他,就直接从内宫取圣旨强制罢免谢迁的弟弟兵部主事谢迪,贬谢迁的儿子编修谢丕为民。

  四年(1509)二月,因为浙江应诏所推荐的才德双全人士,余姚的周礼、徐子元、许龙,上虞的徐文彪都是谢迁的同乡,而草拟诏书的是刘健,刘瑾一伙想借此算成谢、刘二人的罪状。假传圣旨称余姚隐士为何这么多?此必定是徇私情而援引,将周礼等人关进诏狱,供词牵连到刘健、谢迁。刘瑾要逮捕二人,没收其家产,李东阳从中极力化解。焦芳在旁边厉声说:“纵使从轻宽恕,也应当取消原有身份。”圣旨下,同焦芳说的一样,周礼等都被罚戍边。尚书刘宇又弹劾刘、谢所辖两部门向上汇报失实,被判罪罚米,有的削去门籍。另外诏令从今后余姚人不得当选京官,并写成条文。这年十二月,言官根据刘瑾的意图,请求收回刘健、谢迁以及尚书马文升、刘大夏、韩文、许进等的诰命,下诏一并追还所赐的玉带衣物,同时被收回诰命的人有六百七十五人。当时,人们都为谢迁担心,而他与客人下围棋、赋诗镇定自若。刘瑾被诛,他恢复官职,后辞官退休。

  世宗即位,遣使慰问谢迁,起用谢迪为参议,谢丕恢复翰林院的官职。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学、师法祖先、纳谏。世宗优容地下旨回复。嘉靖二年(1523),又下诏命有关部门去慰问。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杨一清想阻止张璁入选,也尽力推荐谢迁。世宗于是派遣官员送去自己亲手写的诏书到谢迁家启封宣旨,命巡抚、按官敦促他上路。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了,不得已接受任命。等到他到朝廷,而张璁已经进入内阁,杨一清因为官职高于谢迁而无意辅助他。谢迁任职数月后极力请求离去。世宗对待他更加优待,天寒免去上朝参拜,除夕日赐御制诗,有病时则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药和食物,光禄送去酒食,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慰问的使者。谢迁终究在第二年三月辞官回家。十年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谢迪官至广东布政使。谢丕乡试第一名,弘治末年,考中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追赠礼部尚书。                                                                          

谢迁 - 明代名臣 

谢迁(公元1449-1531年),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

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第一,状元。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人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武宗嗣位,屡加少傅太子太傅,请诛刘瑾不克,遂与刘健同致仕归。后遭刘瑾报复,夺诰命。刘瑾死后,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复入阁,居位数月,力求去。逝世后,明世宗特赠太傅官衔,谥号文正,葬于余姚东山乡白虎庄(今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临山村)。著作有《归田稿》八卷,《湖山唱和诗》二卷传世。                                                

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谢迁,成化十一年(1475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授以翰林院修撰。1488年,明孝宗即位。宦官郭镛要求挑选妃嫔充实六宫,谢迁向新登位的明孝宗进谏:先帝的陵墓还未建成,挑选妃嫔从礼仪上讲,应当从缓进行。尚书周洪谟等人都赞同谢迁的意见,明孝宗终于采纳了。明孝宗在当太子时,谢迁早就是讲官了。待明孝宗即位,谢迁每次向他讲课,竭力使他掌握做好皇帝的道理。明孝宗多次夸他讲得好。因此,谢迁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折叠入阁参政

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朝廷命谢迁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政务。泗门谢氏祖像·谢迁像泗门谢氏祖像·谢迁像当时,谢迁正料理父母的丧事,竭力推辞,直到居丧结束才接受任命。随即又晋升为詹事,并继续兼任侍讲学士。以后皇太子出阁时,又加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上书皇帝,劝告太子亲贤者,远佞臣,勤学问,戒安逸。皇帝对此,颇加赞扬。

尚书马文升提出大同边警,饷费不足,要求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谢迁表示反对,他说:先朝因为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负担。结果马文升提出的议案没有被通过。

弘治朝末时,明孝宗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当时,内府所有的库房、仓场与马坊,宦官作奸违法的事,不易彻底查清。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属兵部管辖,都挂空名领取军饷,弊端尤其严重。谢迁找机会把这件事报告明孝宗,并提出根除弊端的策略,结果赢得了皇上的赞同。

谢迁仪表堂堂,相貌俊伟,办事坚持原则,为人光明磊落。他遇事明了,处理迅速,善于据理论争。谢迁和刘健、李东阳一起辅佐皇帝,当时人们评价说:"李公谋略高超,刘公办事果断,谢公谈吐尤健。"三人均被誉为"贤相"。

折叠宦官当道

明武宗即位后,谢迁晋升为少傅太子太保谢迁像谢迁像宦官刘瑾乘皇帝年幼,独揽大权,排斥忠良。谢迁认为事关国家兴亡,决心"触危机而罔恤,当逆峰而直犯",多次向皇上陈述已见,但都遭到拒绝。直到要求诛杀刘瑾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谢迁就同刘健一起辞官回家了。

刘瑾对谢迁怨恨不已,一个叫焦芳的人由于投靠刘瑾而挤入内阁,对谢迁也深感不满。正德四年(1509年)二月,刘瑾、焦芳一伙借口浙江推举的德才兼备的人,如余姚人周礼、徐子元、许龙,上虞人徐文颜都是谢迁的同乡,而草拟的诏书又出自刘健之手,胡说余姚隐士这么多,肯定徇私勾结,互相拉扯。企图以此作为谢迁、刘健的罪状。他们假传皇命,将周礼等人关进监狱审讯。刘瑾还企图逮捕刘健、谢迁,抄没两家财产充公,幸亏李东阳竭力为他俩解脱。结果,朝廷将周礼等人统统发配到边疆服役,并且下令:从此余姚人不得入选京官,只能派作县令。

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刘瑾倚仗权势,撤消了皇帝给予刘健、谢迁等人赐爵授官的诏命,并追回皇帝赏赐的玉带、官服等物品。与此同时,撤消授官诏命的竟达六百七十五人。当时,人们都为谢迁的安危感到担忧,然而谢迁依然与客人下棋赋诗,镇定自若。

折叠世宗优待

刘瑾被诛后,朝廷恢复谢迁的官职,但他推辞不受。明世宗即位,派遣使者慰问谢迁,起用他担任参议。谢迁派儿子谢正入朝谢恩,并劝明世宗要勤奋学习,效法祖宗,善于纳谏。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亲自下诏令派传令官到谢迁家去征召他入阁复职,并命令浙江的巡抚、按察使敦促谢迁起程赴京。此时,谢迁已是七十九岁的高龄,不得已只好奉命北上。明世宗待谢迁十分优厚,天气寒冷时叫他不用上朝参见。一旦得知谢迁生病,又是派太医,又是送药物,还叫专管酒宴的光禄卿送上美酒佳肴。第二年三月谢迁终算告老还乡。"虽残伏枕还忧国",谢迁回乡后还念念不忘国家兴亡,明世宗也常派遣官员问候谢迁的起居。

嘉靖十年(1531年),谢迁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明世宗特赠太傅的官衔,谥号文正,葬于余姚东山乡伏虎庄(今余姚市临山镇临山村)。

轶事遗闻

折叠妙对对子

谢迁出生时,家里正购得新居,故名"迁",7岁时谢迁便会作对,祖父出一对曰"蛙鸣水泽,为公乎,为私乎。"谢迁对曰"马出河图,将治也,将乱也。"祖父十分惊奇。一日,一位来客知道谢迁小小年纪就会属对,便说出一对曰"白犬当门,两眼睁睁惟顾主。"谢迁应声道:"黄蜂出洞,一心耿耿只随王。"

折叠见色不乱

版本一

有一天晚上,隔邻的一妙龄少女,乘双亲赴省城探亲,私自来到思慕已久的谢迁书房里,百般挑逗,亲近谢迁。谢迁初时以礼相待,后来见其如此不知廉耻,严正呵斥她说:"你乃闺女,应自爱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耻,倘若我也不顾礼义,与你淫乱,岂不是毁了你的贞操,使你终生蒙污,而且败坏你家名誉,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难容,千万不可为也……。"少女被谢迁义正辞严的训斥后,如梦中醒来,羞愧万分,感激谢迁见色不乱,及时制止她免犯下遗恨终生的错事,眼泪不由自主地如泉涌出,拜谢他的训诲,惶恐地回家去。

版本二

谢迁,少年时应聘于毗陵郡(今江苏省武进县)富户任家教;富家女儿见谢迁少年博学,举止优雅,而有爱慕之意。有一次趁父母外出时,到谢迁住处,细诉自己仰慕之情。谢迁面对着这么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访,而且主动向自己表达心意,他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严肃的劝导少女:"女子未嫁,应当洁身自爱、举止庄重;你单独来找我,一来:落人你父母家教不严之口实;二来:若遇轻狂男子,使你丧贞失节,更将终生蒙垢、受人轻视,父母及夫家都无颜面。好男子内心尊重、敬爱的是端庄贤淑的女子,而不是轻佻、率性而为的人。请你快回去,今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富家女听了,猛然醒悟,幸亏谢迁是正人君子,自己才未受轻薄;但想到自己的轻率让人误解,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掩面而去。

个人作品

谢迁工书法,明朝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中有录。著有《归田稿》八卷。诗文大抵辞旨和平。 诗词作品:

偶兴

《习静》

《过杨柳青诗》

《芙蓉》

《池上》

《夜坐》

《晓发潞河》

《酬雪湖见怀》

《晚步》

人物评价

张廷玉等《明史》:迁仪观俊伟,秉节直亮。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而迁见事明敏,善持论。时人为之语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天下称贤相。

赞曰:刘健、谢迁正色直道,蹇蹇匪躬。阉竖乱政,秉义固诤。志虽不就,而刚严之节始终不渝。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庶乎以道事君者欤。

家族成员

谢迁的弟弟,谢迪官至广东布政使。谢迁的儿子,谢丕乡试第一,弘治末进士及第,为弘治十八年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 他们父子鼎甲一时被传为佳话。                                                                              

后世纪念

谢迁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政绩卓著。去世后,社会上流传着不少他的轶事趣闻。在他的家乡泗门,至今还存留着"万安桥"、"大学士第"、"状元楼"、"砚瓦漕"等古迹,供人凭悼。 "谢迁墓"遗址位于伏虎庄, 伏虎庄村沿水而建,原有谢迁谢阁老基园,现遗址尚在。

对东山谢氏有多年研究的学者谢建龙说,泗门谢氏宗祠里有一幅对联:"古今三太傅,吴越两东山。"上联中的三太傅,是指能代表东山谢氏辉煌历史的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明太傅谢迁,其中谢安和谢迁都曾在今临山境内的东山留下活动的踪迹。下联中的两东山,则是指上虞东山和临山东山,正是因为有了谢安和谢迁,使临山东山在东山谢氏心目中成为与上虞东山并重的圣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