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长”变“画家” ——麻广灵中国画作品展

 攒破烂儿的 2019-04-12

中国有句老话:“道在足下。“道在足下”这句充满信心、讲究实际而富有哲理的古老箴言,仍然给所有的有志向肯登攀的当代人一种有力的鼓舞、智慧的启迪和语重心长的警策。当然,也包括艺术的探索者。


       麻广灵是当代的艺术探索者,也是“道在足下”的信奉者。陈亚非曾评价他称:“广灵是个传奇式人物,做过不少超越想象力留痕社会的大事,政绩斐然。由从政转向从艺只有三年,其才智过人之处已显出特殊光彩。”

       我看麻广灵,一身儒雅,满面纯净,满眼真情,体健神爽,文思泉涌,谈吐超拔,充年轻人的方刚血气,年龄最多不过四十出头,未想到他竟然是年近花甲之人。

       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以为他是一个特殊的画家,他的特殊在于从艺经历的独特。麻广灵与众多其他艺术家不同,中学未毕业就为生计奔波,做过漆匠,学过木匠,当过老师。他没有经过绘画专业训练,在大学里读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从基层团委书记干起,当过区长、旅游局局长,规划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调进北京担任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副主席。

       他首先在白描人物上下足工夫,然后在工笔人物上探赜索隐,最终在表现内容上,他画过现实题材,那幅2017年创作的巨制《山花烂漫春满园》,足以代表他驾驭在写意人物画上绽放华彩,这种改变了传统肖像画空白背景的旧有程式,拓展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笔墨表现新空间,显示出作者的大智慧、大手笔、大境界。

       同年,他创作的另一幅现实题材作品《知足者寿》,画的则是生活所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立意劝诫世人应像画中老人那样,有知足常乐的精神。“艺术为人民”的宗旨,在这幅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也许麻广灵的初衷未必止于创作这些现实主义的绘画。他的佛画艺术是以线描观音为切入点的,因为在他的眼中,观音菩萨是真善美的化身,线描是他艺术的生命线。

        他的白描观音的线条之美是遒举飘逸、柔中有刚、蕴藉含蓄的,无剑拔弩张之势,溢高超雅逸之气;

       他的工笔观音,保留着精工细致描写入微而不失繁冗芜杂的艺术形式,布局、造型等,突现出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仁义之心和仁爱之举。

       他的写意观音,主要以小写意画法为主,兼顾到物形物态的写实性和笔墨的生动性的色彩。

       随着佛画艺术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推进,麻广灵的佛教题材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作者表现手法也由小写意跃升到大写层面。麻广灵的佛画艺术,除了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外,更是一种精神领地的守护。这就是麻广灵佛画艺术的魅力。

        之所以用《道在足下,心怀远志》为题,来评述麻广灵的人生历程,是试图贴近他一以贯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务实精神,既是对他前半生为党为人民而勤勉从政的赞许,也是对他后半生立志从艺不断取精用宏的写照。政途上的辉煌,是他业绩堆起的高山;他的“心怀远志”,也不在于荣华富贵,也不在于声名显赫他只在于努力使自己的艺术“向善”“追美”“求真”,表现人类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具足真、善、美的人性光彩.

       麻广灵身上的这种务实的精神,和海威影视一贯以来的坚持完美的契合,这也是为什么潘老师与麻广灵老师一拍即合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够不为政绩、名气等困扰,也不过度追逐利益,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人心日益浮躁的大数据时代,能够沉下心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在长久的练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将自己的情怀融入作品中。

图为潘老师和麻广灵老师合影

大家可以把自己平时的一些摄影作品、小视频、剧本,在我们海威影视微信平台进行投稿。要是您发表的作品,阅读量超过二千人以上,我们将给予免费拍摄VR电子相册一套作为奖励。

如果喜欢海威,请动动您可爱的拇指,
多多关注我们,能与每一个陌生的您相遇,
是海威最大的荣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