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1月21日今晚报《日知录》加速器:拓宽人类视界的放大镜

 我执斋 2019-04-12

加速器:拓宽人类视界的放大镜

赵越玖
刘文赞刻
  打开窗户,院子里的翠色映入眼帘。可如果想要看清楚树叶上的细密纹理,可能得让放大镜来助你一臂之力;倘若你对构成树叶的植物细胞感兴趣,就要借助光学显微镜了。那么,如果希望知道构成细胞的原子的结构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在上世纪中期被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解决了。电子显微镜并不能够像光学显微镜一样展示物体的真实结构,只能提供电子运动受原子影响的数据,不过,这套数据分析的方法已被科学家们熟练地掌握了。

  “贪心”的人类总是难以满足,又想知道原子之下,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究竟是什么。这时,普通电子显微镜已经难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加速器应运而生。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是用高能的粒子束撞击想要研究的对象,再通过撞击后的电子和研究对象的碎片,来分析研究对象的结构,甚至探寻新的基本粒子。这一套数据分析的技术,要比普通电子显微镜的复杂很多。

  加速器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获取更高能量的粒子束。想象一下,要掰折一根木棍,成年人往往徒手就能做到;可要想把指甲盖大小的木块击碎,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对于粒子来说也是这样,打破越微小的结构,所要求的能量就越高。

  要想获得高能量的粒子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获得高能粒子的主要思路,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给它加速。想一想开汽车,从每小时60公里加速到每小时120公里,并不难做到;可要想从每小时120公里加速到每小时180公里,对汽车的性能、路面的状况和所用燃油的品质都不得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能粒子的加速也是这个道理,在粒子的速度已经接近光速时,想要让它获得更高的速度,当真是困难重重。1916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研究人工核衰变现象时,使用天然的放射性粒子源就足够了;可到了2012年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时,加速器每小时的耗电量足够一个二线城市使用一天!

  现在能被实验证实的物理理论,主要由标准模型来描述。可是今天看来,标准模型理论的疏漏还很多,比如无法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无法将强相互作用与电弱相互作用统一。面对旧有理论的不完善,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少合理的猜想,如超弦理论、超对称理论等。检验这些理论,都需要能量更高的加速器。可另一方面,建设能量更高的加速器的花费,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而且就算建了新一代的大型加速器,究竟能不能有新的发现还是未知数。于是,不少科学家开始在设计小型加速器、研究宇宙线物理的方向上另辟蹊径,走上了另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大型超高能加速器究竟该不该建?未来的研究方向到底在哪里?

  或许,可以用科学家文小刚先生的一句话作结:“物理学的多数新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