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谯纵立国

 选择权还我 2019-04-12

347年成汉被桓温所灭,但由于桓温志不在蜀,在成都仅呆了一个月即返回江陵。成汉灭亡后,东晋任命周抚为益州刺史,但成汉残余势力在王誓、邓定、隗文等人率领下依然不断起兵反叛。直到349年,周抚才重新平定益州。之后依旧不太平,351年镇压了萧敬文的反叛。366年晋朝宗室司马勋又发动叛乱,次年被平定。

到374年,前秦攻占益州不久,蜀人张育与杨光在五月率众二万反秦,并遣使向东晋求援。前秦主苻坚派镇军将军邓羌率兵五万讨伐张育、杨光。东晋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率众三万进攻前秦宁州刺史姚苌(后秦开国皇帝),姚苌自垫江退守中江。张育对历史机会窗口超级敏感,感觉这是千载难逢的决断机会,一不做二不休,马上自称蜀王,尊奉晋朝,并联合巴獠酋长张重、尹万的一万余人调头进攻成都。六月,张育改元黑龙。七月,张育与张重争权,发生内讧,举兵自相残杀,德性看来依然不足。秦将杨安、邓羌乘机袭击张育,张育败北,与杨光退居绵竹。八月,邓羌在涪水之西打败东晋军队。九月,杨安在成都重创张重、尹万,张重战死,部众二万余人被斩。邓羌又在锦竹出击张育、杨光,斩张、杨二人。张育反秦失败,巴蜀又归入前秦。


(张育文昌坐像)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张育的黑龙王朝虽然仅仅持续3个月就覆亡了,但是张育本人却直到今天还在享受亿万人膜拜的香火。其原因也是阴差阳错,他战死后,后人觉得他保境安民有功,建张育祠以纪念,后来张育祠又与梓潼亚子祠合并,张育随即传成张亚子。到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封梓潼神张亚子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举考试。还给他配了图,文昌帝君身边有二位童子,一个叫天聋,一个叫地哑,以示不泄漏考试秘密。堂堂文昌帝君,人物原型却是晋代的蜀人张育。也许是历史的吊诡,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张育就这样一直被拉上神坛,成了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文昌帝,至今在华夏诸神谱系中享有重要地位,尤其主管每年高考前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和考生家长。


之后前秦苻坚又率兵攻取梁、益二州,直到385年秦晋淝水之战后,东晋才得以重新控制梁、益二州。二十年后,又一个本土蜀人又一次利用历史窗口期登上历史舞台,蜀国的种子又一次得到短暂的苏醒,他就是巴蜀南部县人谯纵。


(谯纵)

谯姓乃当地望族,谯周就是其前代大家。因此出生于富豪家庭、饱读诗书的谯纵,目睹当时混乱的社会现实,便立志要为安定国家、救民于水火,作一番事业。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谯纵投了军。由于他既有文化,又有谋略,加上从小练就的一身武艺,所以很快在军队中崭露头角,并不断地建功升职,一直做到安西府参军。安西府是东晋王朝专门设立的一个军事机构,主要作用就是平定叛乱,保护国家安定。从他的任职履历来看,谯纵的才干可见一斑。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桓玄之子桓振,率军攻陷当时东晋的都城江陵,即今天的湖北荆州。桓振自封为都督八州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篡夺了东晋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远在成都的益州刺史毛璩,不满桓振篡权的行为,向天下发布檄文,加以声讨,并起兵三万讨伐,准备讨伐桓振。这时,正屯兵于今天绵阳境内的谯纵接到毛璩的命令,要他率领士兵前往江陵。连年不断的内战,已经是民不聊生,让许多士兵感到十分厌烦,如今又听说到背井离乡作战,士兵们更是满腹牢骚。侯晖等几位将领见军心可用,就商量发动兵变。当军队行至现今的蓬溪县境内时,将士们就不想再走了,他们公推谯纵为主,叛晋自立。不过谯纵当初从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定天下,如今公然背叛朝廷,之后必然又是一番刀兵,他还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于是断然拒绝。为了表明自己不背叛东晋的决心,见大家一再劝说,谯纵就跳入河中,希望以死明志。见他跳了河,将士们赶紧把他救出来,推入车中坐定。侯晖等将士一一列举出东晋统治的种种危机和大厦将倾情况,劝说谯纵:“与其被朝廷东征西调,不如据蜀自立”。谯纵对东晋政治腐败,盗贼蜂起,民不聊生,面临崩溃的局面是清楚的,通过将士们再三劝说,他想如能割据蜀地,可让蜀中百姓减少战争灾祸,也算是济世安民啊,于是就勉强答应了。但他又不同意自己当首领,说:“己,才疏德薄,请大家另举贤能”。大家都说:“你文韬武略,德才兼备,在军民中有威望,适合首领人选”。将士们表示只要谯纵做首领,一定服从号令。谯纵终于被将士们所感动,下决心举义旗反晋,于是回兵攻成都。成都百姓早被东晋王朝弄得困苦不堪,谯纵反晋,都争相拥护,谯纵义军顺利攻下成都,杀毛璩、王琼、毛瑗等人,并很快平定了整个蜀地,谯纵在部下拥戴下,号称“成都王”,国号后蜀,或称西蜀、谯蜀。


巴蜀脱离东晋独立后,严重威胁着偏安一隅的南朝安危,东晋的统治者是决不允许这个现实存在的。当然,足智多谋的谯纵也知道,单靠蜀地自身的力量,长久也是难以抗击东晋的讨伐的。因此,要保持自己的政权,就必须借助当时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朝力量。其实,北朝的统治者,也希望也够控制肥沃的巴蜀,然后顺流而下进攻南朝。现在,谯纵主动找上门来联合,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巴蜀成为了南朝、北朝统治者争相抢夺的地盘。

406年,南朝政权敕封的益州刺史司马荣期攻破白帝城,击败后蜀国巴州刺史、镇东将军、谯纵的弟弟谯明子。紧接着,南朝的龙骧将军毛修之,与司马荣期、文处茂、时延祖等又率晋军攻打后蜀,在部队开进宕渠(今四川渠县)时,因内部发生兵变而不得不退走。

407年,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兵,击杀前年叛乱的杨承祖,准备继续进兵讨伐谯纵,但刚上任的益州刺史鲍陋认为,连年征战,兵士已经疲惫不堪,老百姓也怨声载道,应该休兵罢战。在他的强烈反对下,这次战争没有成行。

408年,襄城太守刘敬宣,受执掌东晋大权的刘裕之令,率兵五千攻后蜀。晋军一直打到离成都只有二百五十公里。但就在这里,北朝的后秦文桓帝姚兴也遣平西将军姚赏,南梁州刺史王敏也带领两万士兵入蜀援助。谯纵也派辅国将军谯道福,率众拒险死守。两军相持六十余日,晋军粮食耗尽,又加上军中疾疫流行,“死者大半,乃引军还”。

409年,谯纵接受后秦的封赏,当上了名正言顺的蜀王。


(谯纵后蜀疆域)

410年,谯纵任命桓谦(桓玄族党)为荆州刺史,任命谯道福为梁州刺史,起兵两万攻打东晋的荆州。后秦姚兴也令苟林统领骑兵前来相助。并派人与东面卢循相通。谯道福攻破巴东(今奉节),杀死东晋守将时延祖等。桓谦率兵进入荆州,招集旧部,得两万余人,进驻江陵西北的枝江。苟林的骑兵在寻阳击败入援建康的司马镇之,进军到江陵东南的江津。这时雍州刺史鲁宗之率数千人由襄阳南下援江陵,刘道规将守江陵的重任也全部委托给他。鲁宗之率统全军之众,战败桓谦,回师打败苟林,蜀军受损严重。

411年,后蜀军败退回四川。

412年,东晋再次筹划攻取后蜀,委任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起兵两万攻后蜀。出发前,刘裕与朱龄石根据前次刘敬宣走内水相持失败的教训,定下诱蜀人防内水,主力走外水的速战之策。为了防止风声早泄,让谯纵探得虚实,刘裕给朱龄石一锦函,旁书“至白帝乃开”。

413年六月,晋军至白帝城,朱龄石当众发函宣示全军道:“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从中水(今四川沱江)取广汉,老弱乘高舰十余,从内水向黄虎。”

不出刘裕所料,谯纵这次果然中计了。他命令谯道福重兵守涪城备内水。晋军主力至平模(今四川乐山)。谯纵已遣秦州刺史侯晖、尚书仆射谯诜万余人屯平模,且夹岸筑南、北二城拒守。朱龄石与刘钟经过一番计议,都同意速战。但在南、北二城中,当以攻谁为先?众将认为:北城险,守兵多,当先攻南城。一个月后便攻下北城,侯晖、谯诜被杀,南城自散。南北城被攻陷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谯纵知道大势已去,准备转移。走之前,他同女儿去辞别祖坟,他的女儿说,不如在祖宗面前自杀算了,但谯纵没有接受这个意见,率领身边少数亲信出城投往谯道福的军营中。谯道福怒斥谯纵道:“大丈夫有如此功业而弃之,将安归乎?人谁不死,何怯之甚也!”谯道福一边大声斥责,一边拔剑向谯纵刺去,虽然没有刺中谯纵,但却击中了谯纵的马鞍。谯纵马上驱马离去,寻找到一处幽静的树林,上吊自尽。

谯纵后蜀建国八年,虽然短暂,但是是本土人士首次与大一统对立抗衡的巴蜀政权。八年中,谯纵独挡兵峰,百姓得以在东晋乱世中暂时喘息,避免了被南北二朝外来政权屠戮奴役的命运,也算后蜀有功于民。谯纵本人仁厚稳重,后蜀立国民心安定,只是武勇功亏一篑,也是天时不佑也。但是八年国运本就是谯周的种子得以发芽开花,虽然又归于土壤,也是本土立国的种子又一次埋下,悠悠后世蜀人,在张育与谯纵的故土深情中,定有所思。

附录唐人牛希济诗一首:

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难保旧山川。

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