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知录》爵士乐与外交

 我执斋 2019-04-12
张 玮
郭恩英刻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面对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日益强大,一面构筑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一面策划文化外交活动。本来美国国务院想向世界各国派出交响乐团和芭蕾舞团,不过这显然行不通,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恰恰是苏联更擅长的。这时,众议院议员亚当·鲍威尔提出,不如派爵士音乐家出访,爵士乐诞生于美国本土,而且更具活力。同时,有人认为,爵士乐最能代表民主与自由的精神——只要乐手遵循节奏与和弦的变化,就能自由演奏,这就像一个人身处民主社会,只要遵守法律,就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1956年3月,小号巨匠吉莱斯皮成为首位爵士乐大使,出访南欧、中东和南亚。随后,阿姆斯特朗、古德曼、艾灵顿等乐界大咖也踏上爵士乐外交之旅,巡演的国家包括苏联,还有那些新成立的非洲国家,以及南斯拉夫、匈牙利、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爵士乐手受到了各国民众的热烈欢迎。在雅典,青年学生将夹克扔到空中,口中高喊着:“Dizyy!Dizzy(吉莱斯皮全名是Dizzy Gillespie)!”

  在刚果,在鼓手和舞者的游行队伍中,阿姆斯特朗坐在宝座上由人抬着穿过街道。在莫斯科,一个青年对着艾灵顿大喊:“我们已经等你好久了!”

  尽管爵士乐大受欢迎,却并没有改变一些外国人对美国政策的不满。康奈尔大学教授潘妮·冯·埃申认为,外国民众热爱爵士乐和美国流行文化,但他们不会因此对美国的对外政策照单全收,想要真正影响他们,始终要看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

  而那些爵士音乐家,虽为文化大使,却并不完全按政府的指示行事。1957年,艾森豪威尔拒绝向发生种族暴乱的小石城派遣联邦军队维持秩序,听任白人暴徒对黑人居民施暴。阿姆斯特朗随即取消出访莫斯科的行程,他愤然道:“既然他们在南方这样对待我的兄弟姐妹,那就让政府见鬼去吧!”两周后,在各方压力之下,艾森豪威尔向小石城派出国民警卫队,阿姆斯特朗遂同意继续巡演。

  吉莱斯皮巡演时,美国国务院试图让他按他们的意思回答记者关于美国种族关系的提问。吉莱斯皮却说:“我知道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不会为他们的行为找借口,不会为他们粉饰太平。”

  爵士音乐家的这种自由精神与风骨,其实是与其音乐相通的。正如一位电台爵士乐节目主持人所说,人们爱爵士乐,是因为他们爱自由。爵士音乐家的“不听话”很让一些官员头疼,但另一些官员却认为,一个人批评政府不会受到惩罚,恰恰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民主。

  进入70年代,太空竞赛使苏联经济受到影响,而美国因为深陷越战泥沼,希望与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一种更为稳定、开放的关系。于是,爵士乐外交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