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鹅混养是一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即生态环保又增加养殖收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实行这一种流行的养殖模式。那么鱼鹅立体养殖有什么好处?如何进行混养呢? 一、鱼鹅混养的好处 1、经济效益提高 鱼鹅混养的生态模式,可以做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生态环保的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效益。据统计,鱼鹅混养的养殖户和单一养殖鱼和鹅的养殖户相比,经济效益增加显著,获得利润最高。 2、鹅是池塘全自动增氧机 在进行鱼鹅混养时,养殖户无需担心天气变化而造成的水体缺氧,因为一般繁育驯养的鹅对低气压有着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一旦遭遇气候变化,它们会争先恐后地跃入水中,洗澡追逐、游弋戏耍,造成水花翻腾,对鱼池增氧效果特别好。利用鹅群戏水增氧不必担心因停电造成的增氧中断,也不必担心漏电造成意外事故等重大损失,鹅完全可以称为全自动节能高效增氧机。 3、鹅为养鱼提供优质饲料 鱼鹅混养,可有效利用水体空间,池塘、水库中水草、水藻等水生生物可供鹅食用;鹅粪散落在池塘、水库里,经过微生物分解供鱼进食;不仅可节省鹅的饲料,而且也降低了饲养成本。 4、鱼塘对鹅的清洁作用 鹅是大型食草水禽,喜水是鹅的天性。在水面放养鹅,夏天可以降低鹅体温,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食欲,这样可减少鹅的疾病,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水体条件。鱼池为养鹅提供了清洁的环境,同时对鹅也起到了一定的保健作用。 二、鱼鹅混养的养殖方式 1、塘外养鹅 在鱼塘附近搭建鹅舍,舍外设鹅的活动场所和废水池;每天将鹅粪和鹅泼溅的饲料扫入活动池中,然后通过废水池的闸门把肥水流入鱼池。塘外养鹅便于管理,但不能充分发挥鱼与鹅的互利关系。 2、鱼鹅联养 在鱼池的堤埂上建鹅舍,用部分堤面和池坡作鹅的活动场,鱼池一旁用网片围一定面积鱼池作鹅的游泳场,水中的拱网不拱到底,以供鱼类从网底游入摄食。这样比将鹅放在全池活动更好,因为鹅对鱼干扰较小,也便于管理,一般上网高出水面40~50cm,下部距离水底40cm。鱼、鹅联养中鹅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可配养50~100只鹅,要选择良种或优化杂交组合品种,春夏以养肉鹅为主,秋季养蛋鹅。 主养鱼以鲫、鲤、鲢、鳙等杂、滤食性鱼类为主,搭养草、青、鲂鱼等品种。放养规格50~70克/尾,每亩放养总量50~75千克;要求冬放,中期可适当套养夏花;一般情况下,鲢、鳙鱼占45%,鲤、鲫鱼占50%,草、鳊可占5%,具体根据塘口条件、管理状况灵活选择;鱼种要用2.5%~4%的食盐水浸洗消毒后入池。 三、鱼鹅混养的养殖管理 1、选择池塘 池塘应大小适宜,过小水质调节功能差,影响鱼类的生长;过大对于鱼类饲料投放、鹅放养以及水体消毒和换水都不利;一般塘池塘深度在1.5米以上。 选择活水鱼塘时,因为鹅一旦下水时间过长,会使池水长时间混浊,易导致池内的成鱼发病,甚至出现伤亡。 2、饲养管理 鹅的饲养管理:育雏期和其余养鹅方法饲养管理一样;要根据野草的生长情况,进行鹅的补饲,开始时草生长的小,而鹅也小,吃草相对也少;鹅逐渐长大,到中、后期,鹅的采食量增大,如果野草长的不好,就要进行补饲。一般是采用秸秆微贮发酵做为饲料,秸秆微贮发酵饲料,制成后食口性好,而又成本低,每天放牧回来后补饲200~300克即可。 鱼的饲养管理: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生长,鱼病的发生,鱼产量的高低,因此水质管理至关重要;夏季结合鱼病防治用20毫克每立方米生石灰泼洒,进行调节,确保水质。 给鱼投喂饵料时,要禁止鹅下水,这样做既可防止鹅吃鱼饵料,也可避免鹅长时间下塘戏水,扰乱鱼的正常采食。特别是夏天,饵料容易变质,投喂后若不能马上吃完,易发生鱼病。另外,投喂饵料时,既要坚持按照定量、定质、适时原则喂鱼,并要根据水温变化、鱼的生长及吃食情况,不断调整投饵量,促进鱼鹅双丰收。 养殖增值服务 |
|
来自: 岁寒之友vjft2j > 《5.生态养殖文件》